编者按:
为展现各城市的非遗魅力,以艺兴城,以城弘艺,日前,中国手艺网开启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专题推介征集活动。
本文作者从年开始,踏上了一条寻找民间艺术之旅。行程跨越河南、山西、陕西的许多县城和村庄,涉及剪纸、刺绣、泥塑、面塑、皮影等多个非遗项目。作者在寻访手艺人,记录民艺之美的同时,也重温了中国人特有的乡土记忆,完成了一次自我追溯。
对咸阳的第一印象,是从脚下一块块秦文化石板砖开始的。
咸阳人行道上的秦文化地砖
战国疆域图、秦半两钱、秦统一货币、秦云纹瓦当······
每一步都能温习一个秦国历史的知识点。
被项羽焚毁的秦咸阳城遗址,矗立在秦文明广场中间的大型秦人雕塑群,横跨渭河具有秦建筑风格的古渡廊桥,古朴又现代的咸阳,依然带着两千多年前作为“中国第一帝都”的荣光。
夜晚的古渡廊桥
无法忽略的,还有它地下的辉煌。在咸阳的短短几日,我们去了距离唐太宗昭陵仅10公里之遥的礼泉县袁家村体验关中民俗;在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脚下考察乾县布玩具;寻访兴平土布扎染的中途,又路过了汉武帝茂陵和马嵬坡杨贵妃墓······
乾陵石雕翼马
惊诧之余,对咸阳历史的厚重也有了更清晰具体的感受。
28座汉唐帝王陵,座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那些历史书上响当当的名字,曾缔造过古代中国最辉煌时代的君王,都被咸阳的黄土一一掩埋。
无怪乎人们说“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咸阳塬上埋皇上”了。
这样的厚土自然也滋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旬邑彩贴剪纸和它传奇的代表人物“剪花娘子”库淑兰。
咸阳非遗馆馆藏库淑兰剪纸其一
她富有神性和浪漫色彩的彩贴剪纸曾深深震动过国内外艺术界,并一度掀起了研究和学习民间美术的热潮。
很多民艺爱好者的启蒙想必都是从她开始的,当然也包括我。
但没有了库淑兰的旬邑并不是我们此次来咸阳的原因。
其实抵达咸阳前,我们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这趟以延安剪纸为中心的行走,至此已持续了十多日,南下西安之后,开始进入有些疲倦的后半程。
很幸运地,我们得到了咸阳市文化馆的支持,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得知我们是外地过来的民间美术爱好者,就开车带我们去了新城区两年前刚落成的市民文化中心,那里的非遗展厅里,有我们想要了解的一切。
“非遗咸阳”泥塑沙盘
传统民俗舞蹈“西关老龙”道具
咸阳面塑
替身娃布玩具
涵盖咸阳重点非遗项目的大型泥塑沙盘,库淑兰的人物蜡像、代表作和悬挂在入口处的巨幅彩贴剪纸,泾阳木偶头的制作工艺展示,咸阳花馍的实物作品,彬县灯山会3D影像,咸阳特色饮食仿真模型,关中民居实景搭建,民间文学互动电子屏······
濒临失传的,依然活跃着的,多项大大小小的非遗项目在展厅内,以各种形式被生动地展示和介绍着,从人们生活中诞生的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在沉浸式的展厅里,仍是亲切且熟悉的。看门道或是看热闹,它不会拒绝任何人。
泾阳木偶头
五毒肚兜
永寿剪纸
在我参观过的有限的地方非遗展厅中,它无疑是其中空间最大,项目最全、展陈形式最丰富的展馆。我们用手机随手拍的这些自用资料图,远远不能表现,如果你去咸阳,可以亲自去看一看。
之所以点名表扬,实在是因为一路走来的有感而发。
每到一个城市,我们的第一站其实都是文化馆,寄希望于能从这里得到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对于多数仍处于弱势的民间手工艺及其从业者,媒体的报道和网上的资料实在有限。
但有些文化馆没有设非遗展厅;有些常年闭馆无人知晓;有些只对内部开放谢绝参观;有些名为非遗展厅,实则只有展板和一些不伦不类的现代化商品;有些简单堆放没有展陈可言。对比下来,高下立见。
给非遗以充足的展示空间和应有的重视,给市民提供亲近了解家乡民俗文化的机会。在这点上,咸阳真正显示出了“第一帝都”的智慧和气度。
有人说咸阳是西安的配角,是没落的贵族。但在咸阳的街头走一走,你也许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扎根在秦汉文化和民俗文化之上的咸阳,像它穿城而过的渭河,自有它的节奏。
不疾不徐,静水流深。
文字:特约撰稿吴怡
图片:吴怡、李赞
编辑:知乐
回顾阅读
年画里的“瑞雪”
袁家村的理想生活
陕西皮影中的神怪变化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