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彬县 >> 彬县经济 >> 父亲的麦客年代

父亲的麦客年代

公益中科 http://m.39.net/news/a_6169069.html

本文转自:嘉峪关日报

●袁应龙

盛夏,是小麦成熟的季节,看到田间的小麦,沉甸甸的麦穗耷拉着脑袋,一阵风拂过,沙沙作响。远远望去,麦浪滚滚,烈日暴晒下的空气仿佛也熔化了,隐约能看到气流上下颠簸,麦穗上方的空间也都扭曲了。每当麦子收获的季节,我便会想起老父亲,他的一生很平常,是一位永远都闲不住的老人。尤其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当夏收,父亲都出门给人割麦挣钱,这在我们家乡方圆百里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麦客”。(麦客是指流动地替别人割麦子的人。曾在陕、甘、宁一带流行的一种农民外出打工的一种方式,即每年麦熟季节,农民专门外出走乡到户,替人收割麦子)“麦客”一般是跟着麦子成熟的脚步在行走。从相邻的陕西省长武县、彬县到相邻的平凉市及草峰原等地,一天也不拉下做“麦客”的脚步。当年的父亲他身材并不高大,可力大无比,为了养家流血流汗,吃尽了千般苦,受尽了万般难。包产到户后,由于家庭人口多,为了养家糊口,增加一点经济收入,父亲也将每年的夏收去做“麦客”作为家里增收的一部分。那时候我们年少无知,现在想起这些事来,真的感觉父亲那时候在盛夏时光去做“麦客”实在太受罪了。在三十多度高温的烘烤下,他也把雇主家的麦子当成自家小麦,不仅仅割得快,而且几乎没有遗漏在麦田地里的麦穗。

当夏日的骄阳从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时候,父亲一人已到麦地收割了五、六分地,只见父亲头戴旧草帽,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抓稳麦秸秆与右手配合娴熟,割完一镰往前一勾,勾住前面的麦子又割,左手拿不了之后放在身后,又继续割,再放在一堆,直到存放的麦子能够捆一捆子,用一小束麦秆儿拧着麦穗部分快速缠绕两把打个结儿,再抱起刚割好的一大摞麦秆放在打好的结儿上,两手抓起结儿的另一头相互一扯,用膝盖顶两下再一扯紧,顺势一捆一绑,一个麦捆捆儿就做好了。再继续割下一捆,速度之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但父亲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如刚洗过的衣服一般。小麦或高或低,或东倒或西歪,只要谈好价,便去别人家收割麦子,他便会全力以赴,半弓着腰,边割边打捆,随麦倒地打捆,只剩下紧贴地面的麦茬……

父亲干活很卖力,一晌午就能割完一片地。他在毒辣的阳光下,打起赤膊挥着镰刀,左手一把一把地拢齐麦秆儿,右手不停地往回割,只听喳喳喳的麦茬儿割响,瞬间就有一大摞儿。父亲做“麦客”,一天可以割三四亩麦子,他是“麦客”中的好手,割得快而净,深受割麦人家的喜爱。因此,只要是他去做过“麦客”割过麦子的人家,次年一定也会主动联系父亲为他们继续收割麦子。但是这其中的艰辛,我们从自家收麦就能体会得到。父亲半夜三更就起床、磨镰,步行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做“麦客”。在凹凸不平的乡村土路上行走,更重要的还是在割麦时要半蹲着,弓着腰收割整整一天麦子,那个痛苦只有父亲知道。

做“麦客”苦涩并快乐着。尽管烈日炎炎,挥汗如雨,但父亲从来没有怨言。一般叫着收麦的人家都会多付工钱给父亲带的几个人。曾经听父亲这样说过:人家说叫别人收麦,地里撒的麦穗子到处都是,你们几个割得又快又净,活干得漂亮,多给些也是补偿……

当然也有个别叫父亲做“麦客”收麦的不地道的小气人家,想着亏待别人的事。辛辛苦苦一天下来,算工钱时闲话来了,有时说你们没给我收干净,有时说麦子亩数算多了。其实这都是些小聪明。父亲和同行们收割后会用脚步“丈量”土地面积。所以亏理的事情都是主家理亏。看看别家收过的麦地上,薄薄的一层麦穗麦秆,再看看父亲收的就无语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点点滴滴都是苦涩的记忆。记得在我十岁那年麦收时节,父亲又同几位同乡人一起去几十里外的长武县给人割麦子去了。他们每人拿把镰刀带件厚衣服,白天割麦,晚上就露宿在破窑洞里。

如今,“麦客”这个名词随着时代的变化即将消失不见了,取代它的是大型联合收割机,这是纯人力劳动被机械化取代。每当回忆父亲说给我这些话时,在我的心目中父亲形象一下子就高大起来,伟岸如山。他用他那曾经并不宽大的肩膀、坚韧的脊梁为我们家撑起了一片天。父亲是平常人,但我们中华民族不正是有无数个像父亲这样坚韧的脊梁,才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不断传承吗?

随着年龄增长,怀旧心理日重一日,看到闲置的镰刀、木杈、木锨、竹筛、簸箕,还有立在门口改做坐人石墩的碌碡,湮灭了的麦客,多少有些失落。时代发展真是太快了,人们甚至来不及更新传统农业观念。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党和政府取消了沿袭数千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告别了“三提留五统筹”,减轻了农民负担。党中央正在领导我们加快美丽乡村和小城镇建设。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想也没有想到村容村貌变化翻天覆地,垃圾集中收集存放,卫生厕所配套沼气。不少农民在县城买了房。村民出行有通村班车,少数家庭拥有小汽车,休闲有文化室和广场,随处可见锻炼的村民,手机早已普及,更有电脑电器一应俱全。或自家耕作,或土地流转,青壮年务工挣钱,老年人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村子干净整洁,乡邻和睦相处,脱贫致富已然进入小康阶段。看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老百姓直夸党的政策好,憧憬绿色文明和谐美好的新农村。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新时代的农民应倍加珍惜,更要用自己双手,创造出美好新天地。别了,贫穷。别了,麦客。

思念,我的父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