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崆峒山旅游,还是路过彬县大佛参观,景点的宣传广告,都忘不了“丝绸之路要塞”“丝绸之路起点”。
也许,那就是文宣们与时俱进凑热闹赶时髦张口就来的话。
在河西走廊旅游,你不管到什么石窟博物馆景点,里面都会提到丝绸之路。酒泉还有一个“丝绸之路”博物馆,西安也有一个。
路上闲得没事就跟何大夫东拉西扯,中间就提到了这个“丝绸之路”。
老田以前是跑销售的,商业运行的基本理念就是赚钱。比如我八七同学陈总,就是做服装的,她一件衣服假定厂价,她卖个三百五百,这是有可能的。那她卖个三千五千,有没有可能,当然有,但是销量就会大减。如果她卖个三万五万,肯定也有可能,那她一年就卖那么十件八件,还不够她租柜台再给店员发工资了对吧,利润率很大销售量很低,就只剩一个赔字。这就是边际效应。换而言之,你商品利润率再高不顶事!关键看总体利润。
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完全有悖常理的商业故事。西安到罗马,现在飞机直线飞,都得十个小时,八九千公里的路。你古代拿骆驼拿马,穿越沙漠高山跑,行程得加倍,我看得起码得1.5万公里。不管期间有没有环节,是中途倒手还是一个商家从头拉到尾,这基础成本在这摆着呢。一匹骆驼,时速5公里,一天跑60公里,得跑八九个月。它能驮公斤商品了不起了吧,算它走百里沙路它不换肩。不算恶劣天气和劫匪意外,光是一路吃喝,一天十公斤的草,这一路就是两吨半。按今天淘宝最便宜的干草饲料价格,下来也得三四千元。赶骆驼人一天食宿最低最低不得几十块?一个月下来也要上千。这样下来,就算你一个人能赶8个骆驼,平均一公斤货也要增加30元成本。
如果没有官方补贴,我不晓得谁会为了远大的资本主义理想,去做这种十有八九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生意。
最关键一点,丝绸之路这个词,其实是德国地质学家和探险家李希霍芬在年前后来中国时才提出的。以前就没有这个词,而且最最关键的证据是:现存的欧洲六百年前到年前的丝绸文物里,就没有中国货。因为这玩意儿并不是东方特产,希腊人就会弄。
你想想看,你赶骆驼赶了快一年,历尽千辛万苦,说不定还死里逃生好几回,经历比唐僧取经还催人泪下,结果运来了一堆当地人就有的东西,不要说赚钱,饲料钱能不能捞回来,还得看你忽悠人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