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传连载之十三丨马莲花盛开的马莲河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泾河传》连载之十三

马莲花盛开的马莲河

景颢

  我对马莲河最早的认知,源于作家马步升的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那之前,我没有去过董志塬,没有见过马莲河,是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我和他的读者一起行走于马莲河谷,行走于他的文学江湖,从而第一次认识了马莲河。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年龄相仿的我们,上学时念着一样的课本,读着一样的课外读物,有着共同的青春期的骚动。那时候,马步升在马莲河畔的马家湾,我在达溪河畔的枣子川,一样的黄土高坡,一样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我们都相信我们无所不能,幻想着能够仗剑策马,游走江湖。他的方式是骑着一辆自行车,由南向北穿越马莲河谷,穿越马莲河谷还不算,还要一路向北,出口外,游侠般在戈壁滩上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那场洪水几乎让他丧命。比起他来,我的视野就要逼窄得多,当他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大漠戈壁,穿梭于江湖深处的时候,当他跟着导师考察长城、审视黄土地的时候,我还没有走出真正意义上的枣子川。马莲河和达溪河是如此的不同,马莲河的野性和血性滋养出马步升高原汉子的阳刚硬气、铁血豪迈,马莲河的浩荡和执着滋养出马步升文学侠客的侠肝义胆和古道热肠。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次次的出发和一次次的抵达,马莲河的涛声把马步升推送到天之涯海之角,作为回报,马步升把马莲河供奉上文学的神圣殿堂。他的“江湖”系列《野鬼部落》《刀客遁》这些产生巨大反响,带给他巨大声誉的长篇小说,不仅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著名小说家的地位,也为我们全景式描摹出一个生动而多彩的马莲河。

  文学的马莲河是一出剧,而历史上的马莲河是一棵树,是根植于泾河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泾河这棵大树最为强劲的旁枝。以马莲河注入泾河的政平入河口为根,以流淌公里的马莲河干流为主干,以流入马莲河的那些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的万千条溪流为叶脉。

  在长达数千年的黄土文明中,这棵大树历经风刀霜剑,伤痕累累却又果实累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马莲河流域就居住着义渠戎游牧民族,马莲河畔的宁县首先成为义渠国的国都,下辖25城。秦灭义渠以后,这里又成为北地郡的郡治,从那以后,马莲河流域一直是中央王朝十分倚重的陇东粮仓和军事重镇。北宋与西夏长期对峙时,庆城先后成为西北地区抗金、抗击西夏的重要军事据点,范仲淹、刘锜、曹玮等风云人物曾在这里有过非常出色的表现。在长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马莲河流域曾经孕育出环州、庆州、宁州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直通漠北的南北大通道,以马莲河流域和子午岭秦直道为主干道;连接陇东平凉、庆阳和陕北延安的东西大通道,以泾河、马莲河、合水川、子午岭为主干道。从明清时期直到20世纪初,马莲河流域独特的地貌、剽悍的民风,依然为近代西北地区政治、历史提供了广阔的表演舞台,风云际会,极尽繁华。

  打开厚重的中国历史地图,马莲河的源远流长令我们惊羡不已。马莲河古称湟涧,汉代称泥水,北魏后称马岭河。唐代,因为它的两大支流马岭水和白马水在庆阳城南汇合,故而将庆阳城以下的河段称马莲河。之所以叫马莲河,是因为河谷中有马兰草丛生。在陇东的方言中,马兰草俗称马莲。我记忆中的马莲,一丛丛长在乡间的路边,叶子细长又柔韧,蓝色花朵盛开的样子很特别,既不同于胡麻花的浅蓝,也不同于苜蓿花的紫蓝,是脱了俗的那种嫩蓝。我第一次认识马莲,是童年时蹲在地上看外祖父用马莲草编草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橡胶雨鞋还不普及,农村里大多数的人家,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一两双用簔草或马莲草编的草鞋,专门用来趟雨。马莲的叶子比簔草和其他的草都柔韧,编的草鞋最耐穿,穿上也最舒坦。大人们用马莲编草鞋,小孩用马莲编蚂蚱笼子,逮两只蝈蝈放在笼子里,提着满世界跑,就会拥有一个比三毛还惬意的夏天。我相信和我一样在泾河流域长大的乡下孩子都会有这样的共同记忆。所以,当第一次知道了马莲河的名字,没有见到马莲河之前,我一直在想:这该是多么美的一条河流,才配拥有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马莲河是泾河最长的支流,不是之一,是唯一。就像泾河是渭河最长的支流,渭河又是黄河最长的支流一样。马莲河在宁县政平村注入泾河时,泾河才流了公里,可马莲河已长途跋涉了公里,几乎是泾河流程的两倍。每次和庆阳的朋友说起泾河和马莲河,他们都很委屈,说泾河的正源应该是马莲河才对。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使马莲河的流程确实比泾河长,可是在马莲河与泾河交汇的政平,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形是,泾河的水量比马莲河大得多,泾河川比马莲河川宽阔得多,二者相比,无论如何泾河都比马莲河更有气势和气魄,更像个老大!

  马莲河的上游为环江,有东西二支,西支是正源,名曰环江,发源于陕西定边县高天池北侧,流经定边县、环县和庆城县。东支叫柔远河,又名华池河,发源于子午岭西麓,一路向南流,西岸纳元城川河,东岸纳城壕川河。在庆阳古城南,西来的环江、东来的柔远河汇合一处,才诞生了一条全新的河流——马莲河。

  真正意义上的马莲河是从庆城县开始的,随后向南流经合水、宁县,东汇合水川河、城北河(固城川河)、九龙河,西纳米粮川河、太乐沟、盖家川河、贺家川河,至宁县政平汇入泾河,河长公里。

  马莲河的出身算不得高贵,其上游流过的土地,由于溶解在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较高,因此河水是苦的,人畜饮不得,庄稼浇不得。因为同样的原因,流域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量达万吨,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公斤,是泾河泥沙的主要贡献者。

  马莲河培育了3座古老的城池,这是它对历史的最大贡献。上游的庆阳古城,中游的宁州古城,下游的政平古城,每一座城都是一本大书,需要细细品读。历史上的马莲河,开篇就是一个传奇,因为它肇始于一个已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不窋城,它是庆阳城的前身。据传,庆阳古城最早是西周天子为祭祀先祖而修,距今至少已有年的历史。北宋时范仲淹驻军庆州,抗御西夏,他所力主的防御思想就是以陇山天堑和马莲河流域为纵,以长城和泾河诸流域为横,修城筑堡,构筑起牢不可破的防御阵线。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由他亲自主持修筑的庆阳古城就成为一个奇迹:庆阳古城巧妙地选择环江和柔远两条河流交汇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台地,台地本身高度就有三四十米,随后在台地上采取削土为基、筑土成墙的全包裹式筑墙模式,在60度的斜切面上筑墙成城,最后形成城在墙上,城、墙一体,两水围城,自然天成的天然屏障。城池建成后,长期成为庆阳府的府治,庆阳府也因其城池险要而闻名天下。14世纪,元代将领张思道、张良臣兄弟驻守庆阳,利用城池的坚固与明军长期对峙。大将军徐达机谋过人,四周城池被逐一攻破,面对庆阳一座孤城却无计可施,围城4个月,付出惨重代价,最后才终于将其攻破。时间过去了多年,庆阳城直到现在仍巍然屹立,雄姿不减当年。现在我们看到的庆阳古城残存城墙平均高度31米,最高处达50多米,这个高度在全国现存古城中名列第一,远远超过西安、南京等国家级古城“平地筑城”的城墙的平均高度。它独特的自然条件,独特的筑墙方式,不仅是泾河流域的一个奇迹,更是中国古代筑城史上的一个奇迹。

  宁州古城在庆阳古城南72公里,是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古郡名邑。这里是周族的发祥地,周人的先祖公刘曾在此拓荒务农,开拓基业。周人南去,建都于丰镐,马莲河成了权力的真空地带,于是居住在这里的义渠戎建立邦国,定都于宁县城东庙咀坪,与周王室长期并存,前后长达多年。秦灭义渠后置义渠县,西魏时改称宁州,一直沿袭至清代。民国政府建立后,年始称宁县。宁县境内历史文化遗址众多,北豳古城、义渠古都、秦直古道、辑宁楼等遗址积淀深厚,底蕴沉雄。宁县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三水奔流,五塬拱卫,马莲河南北纵贯宁县全境,东北有固城河长途奔流,东有九龙河曼妙迂回,两条河都在县城交汇于马莲河,古宁州就坐落在马莲河与固城河交汇的三角台地上。留存至今的州衙正门门楼辑宁楼,建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年),至今已有整整0年的历史。期间虽屡遭兵燹,经多次重修,但其格局并无大的变化,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政平古城是马莲河的入泾口,距宁州35公里。隋大业十年在这里设立过驿站——枣社驿。唐朝建立,秦王李世民率军防御金城薛举时,在枣社驿的基础上,将其扩建为军营,称为高墌城,驻军于此。其时,恰逢李世民母亲生日,因为战事吃紧,他不能亲自前往长安为母亲祝寿,于是就在古城修建了一座凝寿寺,在古城东北修建了一座凝寿寺塔。岁月沧桑,流水无情,当初的凝寿寺现已踪迹全无,但凝寿寺塔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如今依然高耸在政平古城东北角的台地上。浅水原之战后的第二年,李世民取平定薛举之意,拆分宁州定安县的南部设立定平县,县治即在政平。鉴于政平特殊的军事位置,唐后来在这里设立了静难府,隶属关内道,成为关内道个军府中的一个。政平村是宁县最南端的一个村子,与长武县仅仅隔一条泾河。从地理上看,政平之东北为正宁县,东南为彬县,正南为长武,正北为宁县,马莲河自西北来,无日天河自东北来,在此皆与泾河相交。于是,三条河,四个县,相会于政平,政平便有了鸡鸣一声听四县的独特地理位置。有趣的是,泾河一路走来,一直是东西走向,到政平村却转而北流,过了政平再折返南流,形成一个“几”字形河湾,政平村就处在泾河“几”字形河湾的顶端。政平村南,紧靠泾河北岸,有一座高约米、长近米天然生成的土台,当地人称堡子台,将泾河挡在村南。台上有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私塾——张氏书房,书房数十间,苍松翠柏,青砖蓝瓦,古朴中见幽雅,是一处非常幽静的读书之地。从这里环视,居高临下,泾河奔来眼底,又浩荡南去。马莲河在西,无日天沟河在东,南有堡子台遮挡,北有大山倚靠,中间天然形成一个长宽各米长的四方形台地,古人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天然的屏障,山遮水掩,打造了一个易守难攻的牢固的军事堡垒,当年的高墌城,后来的定平县城,就坐落在这里。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

  一条马莲河,滋养出三座古城,也定格了三千年的时空,将遥远的周人故地、神秘的义渠古都和雄奇的唐人故事串联起来,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和幽思。

  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马莲河下游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宽阔和顺畅,由于河道狭窄曲折,交通并不方便。庆城至宁县的72公里,只有乡间道路连接;宁县至政平的35公里,在过了张家河滩之后,河道全部变成了河曲发达的峡谷,人不能走,车不能行,这情形与泾河下游的情形十分相似。这也许是为什么马莲河虽然比泾河上游流长,但却不能作为泾河正源的原因之一吧。

  为了寻根,我曾不止一次去拜祭黄帝陵,去临汾洪洞探寻我们的先人出发过的大槐树,去瞻仰革命圣地延安,去观赏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每次的路线都是取道董志塬,过庆城,沿马莲河南行转入板桥镇,又沿合水川东去,翻越子午岭才抵达的。

  为了寻找马莲河在历史深处的入口和出口,我曾不止一次去拜谒周祖陵,寻找黄河古象的发掘地,凭吊风雨沧桑的辑宁楼,探访神秘莫测的高墌城。我知道,厚重的马莲河,值得我这样一次又一次去出发,去抵达。伴随着马莲河的涛声,有时是从庆州城顺流而下,有时是从古政平溯流而上,每次当我伫立在封土深厚的周祖陵前,流连于简朴大方的辑宁楼前,沉吟于矗立千年却依然保存完好的凝寿寺塔前,我都会被马莲河的气质所倾倒,被它经受风雨却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被它历尽险阻却百折不回的坚韧所感动。

  马莲河,虽然少有马莲,却是一条具有真正大河气象与风度的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