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人生一串》
夏夜傍晚,华灯初上,高楼之间不算宽敞的街道已经开始被食物的香气和嘈杂的叫卖声包裹了起来。人潮熙熙攘攘,摊位照明的灯光汇成了一条星河照亮了整片街道,这里就是夏日夜晚人间烟火气的聚集地——夜市。
在外卖盛行的今日,夜市街巷却依然人声鼎沸,夜市像一个带着“毛边感”的盛会,让人感觉踏实又亲切。也许这种感觉来源于很古老的从前,世世代代流传于我们的意识中。
中国人逛夜市这个传统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古时候的夜市跟现在有啥不同呢?
今天与我一起逛逛历朝历代那些古老的夜市吧。
初见端倪
早在殷周之际,夜市就已经有了雏形:
《周礼.同市》上说:“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阳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即是说白天做的都是商贾之间的“大生意”,而太阳落山后一般都是市民及个体小商贩之间的零碎买卖。但此时,一日两市暂时还能满足人们物品交换的需求。
神秘的交易
夜市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桓谭的《新论》中:
“扶风漆县之邠亭,部言本太王所处,其民有会日,以相与夜市,如不为期,则有重灾咎。”说的是邠亭(今陕西彬县、句邑相接壤)的夜市。此处的夜市缘于某种宗教仪式,附近的民众会在某一宗教日于此地夜聚,或许还带有一些交易及娱乐的活动。
姑臧夜市(今属甘肃)也是当时位数不多的夜市之一。姑臧地区是当时中西交通要道,多民族杂居,作为“特别经济区”,当地的“通货羌胡”做的可算是风生水起。
南方边地同样有一处繁华夜市在此时兴起,名叫狼月荒(狼臙)夜市(今属广东)。这里的交易场景可是相当有特色了:
《太平御览》引“异物志曰:狼臙(月荒)国,男无衣服,女横布帷。出与汉人交易,不以昼市,暮夜会,俱以鼻嗅金,则知好恶。”
狼月荒是汉代活跃于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部落蛮国,据说因为当时照明设备基本没有,夜市里大家抹黑交易,他们竟都练就了以鼻嗅金的绝技!
这三处夜市都与国都相距甚远,零星的分布在边境之地。因为“宗教、“羌胡”、“蛮国”这些因素都现有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