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203/4769452.html
难得三灵周人地辈有人杰领风骚
灵沼这片沃土,孕育了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也是儒道两家的发祥之地。后稷姬弃、周文王姬昌和周公姬旦,在此地成就了他们的千秋功业,他们也造就了灵沼的光辉不朽。岁月沧桑,这里的辉煌往事几乎被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历史文化学者张秉勤先生生于斯长于斯,他和他的团队经过精心研究考证,本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撰写了史诗般的《灵沼颂》,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和称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篇古体四言叙事诗,更正了司马迁《史记·周本记》中的一个重大误解;梳理了各代后稷的传承关系,也对各地认定的后稷故里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自姬弃开始到周文王,勾画清楚了周人的发展轨迹,为进一步研究西周以前一千多年的周人历史,提供了很重要的一种思路。
《史记周本纪》载,“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le,逃跑)戎狄之间”。意思为:后稷死后,其儿子不窋即位。不窋末年,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官,不再劝民务农,不窋因而失去官职,逃奔于戎狄之间,现甘肃陇东庆城一带。
姬弃是尧帝所封的后稷,经过尧舜禹三代,加上夏朝(约公元前~公元前年。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史上公认约为年,加上尧舜禹这就有五百余年。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这句“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文中仅有后稷和不窋父子两代已到夏末,两代人肯定是活不到多年的,这中间少计了十几代后稷。
陕西灵沼宗周文化团队根据多种版本综合考虑,并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丰镐三灵民间故事传说》之五《后稷诞生的故事》和《长安大头爷信仰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名录,最后定位姬弃为第一代后稷,不窋为第十五代后稷,得到了大家广泛认同。只能说司马迁概括说明了周人的历史发展简况,周以前原本史料断代,在司马迁以前多年前的史料无据可考,只能根据民间传说把历史事件连续起来,他即使参考了《诗经》,那也是姬弃后稷去世一千多年后的作品,司马迁不像现代人有很多科技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也没有碳十四测定技术和挖掘考证。可以肯定地说,再过几百年,科技发展到速度超过光速后,断代的那一部分将会和电影一样,一幕幕还原回来,历史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
全国多地都说后稷出生在他们那里,比如:山西的稷山县、甘肃的灵台县、陕西的武功县、彬县、扶风县。宣传这些原本无可厚非,只是要具体分析一下。
通过陕西灵沼宗周文化团队多年来分析研究,得出重要结论:说出姬弃出生地的是周文王,因为是他一千多年前的始祖,只有他认定他的始祖出生在现在的长安灵沼乡这个地方,才有可信度。他的政治考量是:编个他的始祖降生的神话故事,瞒着殷商王朝,打着认祖归宗的旗号,实现战略东移,并取得关中平原沣河流域的这片膏腴之地、天下粮仓。
也是在周文王这一正确理论的指导之下,周人后来顺利东进得到了天下,建立了周王朝,丰镐二京也在其始祖姬弃出生地不远的地方,仅有三里之遥。这也揭示了《诗经大雅灵台》中,周文王为什么要在灵沼而不在其他地方的真实原因。
灵沼二字怎么解读?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靈,形声字。繁体的灵始见于春秋金文,上部是霝,霝是“零”的古字,意为降雨,此处为声旁,一说霝寓指降临;与“灵”字本义“事神”有关。
沼,形声字。从水,从召,召亦声。本义:水池,积水的洼地。上古时期,池和沼都表水池,塘在中古时期才表示水池。一说圆曰池,曲曰沼。
灵沼原本是个脚印形状的水池,自从周文王根据战略需要,认定他的始祖母姜嫄就是踩了这个脚印,才孕育了他的始祖姬弃,这就给与这个沼池赋予了灵性,赋予了神圣的地位,从此以后,这个沼池就被称为灵沼。它的真正含义也就是在这片沃土上,孕育了中华农耕始祖,孕育了中华农耕文明,有了粮食保证,才使得华夏民族瓜瓞延绵,生生不息,这个沼池是周人也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寄托之地。虽然是个流传几千年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影响了中华文明三千多年。现在的西安市长安区灵沼街道,是以灵沼二字命名的基层行政建制单位,和周人始祖出生在这里有着深厚的渊源。
后代后稷出生、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各地称为后稷故里都没有错!愿各地大力宣传农耕文明和各代后稷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大力弘扬农耕文明精神,响应国家号召,关心粮食安全,端好中国饭碗。
是为《灵沼颂》后记。
卢飞虎
二〇二〇年十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