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文物之青瓷提梁倒灌壶

文物所在地: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物类型:瓷器(耀州窑)

年代:五代

尺寸:通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底径7.5厘米。

文物来源:年,由高立勋、晁日兆捐献。发现者为陕西彬县城关公社东关大队(今彬州市城关街道东关村)村民晁日兆,他在当时彬县县城残存的东城墙取土时发现。发现时间,有年和年两种说法。

此件青瓷壶,为圆球形,圈足。壶盖与壶身被塑成一体。盖纽为带茎花瓣状,壶盖边沿为连珠纹。提梁为一只凤凰,凤头伏在盖把上,凤尾连于器肩上。壶嘴处是一只侧卧哺乳的母狮,瞪目张口为流,一只幼狮趴在旁边安静地吮吸乳汁。

壶身刻有缠枝牡丹,近圈足处刻有一圈莲瓣纹。壶底中央有一个梅花形小孔,液体从此灌入。

此类器物,一般称为倒灌壶,或倒流壶、倒注壶、倒装壶,被认为是酒器或者水器。

整个器物只有两个口,一个是作为出水口的流,一个为壶底的注水口。

壶底的注水口,实际上连着一根瓷管,瓷管伸进壶内,为提升壶内空间利用率,瓷管要高于流口。壶内流口紧贴内壁处,也有一根瓷管,同样考虑到壶内空间利用率,瓷管尽量靠近壶底。

注水时,将壶身翻转。注满时,流口会溢水,这时将壶身翻转即可。壶身翻转后,壶内液体不会溢出。这里采用的是“连通器液面等高”原理。

倒灌壶,具体产生于何时,目前还无法确定。从目前考古发掘来看,在唐代已经出现此类器物。郑州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白瓷倒灌壶,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郑州出土。

自唐到清,倒灌壶的制作没有中断,只是造型上不断发生变化,像辽代有仿皮囊造型。

存世的倒灌壶以清代最多,而且材质多样,除了瓷质,还有锡制、紫砂等等,流行的造型为寿桃状。

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青瓷倒灌壶,为耀州窑出产的精品瓷器。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产品多样,除了各色瓷器,还曾烧制唐三彩。五代时以烧制青瓷为主,宋代时达到鼎盛,以刻花工艺著称于世,曾被纳入“官窑”。元代之后,耀州窑的中心从黄堡镇慢慢向东转移。明清至今,陈炉镇成为耀州窑中心窑场,不在主打青瓷,大量生产黑瓷、白瓷、青花瓷等。

这件青瓷倒灌壶,是五代、北宋时期耀州窑青瓷的经典之作。上面的刻花、贴塑图案,有鸟中之王凤凰、兽中之王狮子,以及花中之王牡丹,因此,有人称之为“三王壶”。这些华丽的图案,具有皇家气质,由此判断,它可能属于“贡瓷”。

年,它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