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部落起源于古老的华夏民族,其始祖名为姬弃,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其实此人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后稷,这个名字可就十分响亮了,几千年来一直被尊称为农神与稷神。周部落早时一直聚居在现陕西境内的漆水河附近,在古时候那里还被称作姬水。后来在不断的迁移中,周部落来到了豳(音同宾)山定居,也就是现在陕西省的彬县、旬邑县一带。
最初在周部落族人心中并没有周的概念。相传知道周人定居豳山并在一段时间的稳步发展后,才逐步建造了一座以农耕为主的城邑,就此正式立国。因为在当时,国即是城。但是由于不断遭受到来自戎与狄等部族的逼迫,为躲避无休止的侵袭整个部族不得不远走他乡。当时部落的首领公亶父带领全族迁移别处,于千难万险后来到了渭河流域。
最终周部族在岐山南面名为周原的地方安定下来。此地物产丰富且土地肥沃,凭借便捷的灌溉条件大力发展农耕,他们的经济生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公亶父改变了部落游牧的风俗,从改造农田、修建房屋开始,一步步发展到建邑筑城。此时整个部落的实力在迅速恢复中逐渐壮大起来,部族中也就此产生了周的概念。周人在刚定居周原之时,就与当时的中原共主商王朝取得了联系。
那时公亶父从部族安全角度考量,决定与商朝结为同盟,甘居当时的商王武乙之下。在有了商王朝的保护后,周人的发展愈加稳健。同时在日积月累的影响下,周人逐渐接受并吸纳了商朝的文化体系,特别是其中关于天命方面的观念对其影响最为长远。后经周公姬旦的一番梳理,这套天命观念成为了周朝治世立国的基础。其实影响后世王朝几千年的君权神授概念,就是由此发展形成的。
公亶父在世之时,周部落就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他共有三个儿子,其中最喜爱的是小儿子季历,且有意传位于其。另外两个儿子对当不当首领并没有什么想法,于是就顺从父意。而且这两人还主动脱离了部族,去往粗野、凶恶的荆蛮之地。当时那里尚未开化,二人凭借自身实力与当地的土著氏族结合,建立起了吴国。而此时的周国就已经生出了灭商而代之的念头。
想来建立吴国的举动其实就是打算向西、南两个方向发展的意图。接着说周国的发展,季历当了首领后更为注重与商朝的关系,商周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根据史料记载,季历曾与商王朝展开联姻:他娶了商朝王室的一位女子为妻。后来季历还被商王文丁任命为牧师,负责掌管全国专用于蓄牲的田地。就这样一步步走来,季历成为了商朝西方颇有分量的诸侯,而周也成为了商朝之下的一方强国。
虽然两者间的关系颇为紧密,但是商朝却也时刻提防着逐渐强盛起来的周国。同时周国、吴国在稳健发展中慢慢拿下了许多小国,而且其中也有不少诸侯国是商王朝的死忠。面对着这么一股飞速壮大的新生力量,正逐步迈上下坡路的商王朝产生了不小的危机感。于是两股势力尚未度过双方间的蜜月期,就已经开始了互相猜忌、互相指责,并且一步步又演变为互相征伐。
当时商王朝的统治者文丁为了稳固王朝的地位,不得不采取措施遏制周族的继续发展与壮大。文丁以封赏名义将时任周族族长的季历骗来殷都,实则是将其软禁起来。接着在不久之后,他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命人把季布杀掉了。此事一出就成为了那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根稻草,商周间的矛盾陡然加剧。接着继任周族领袖的是季布的儿子姬昌,也就是鼎鼎有名的西伯侯周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