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迎
唐德宗贞元二年()九月,唐朝和吐蕃发生了一场战斗,唐朝以三千精锐部队打败了吐蕃数万人马,差一点杀死或者活捉吐蕃宰相、军队统帅尚结赞。后人把这场战斗叫作千城之战。多种历史资料证明,这次战斗就发生在千阳县。
(唐朝后期地图)
有必要先说一下这次战斗发生的背景。建中四年()十月,唐朝首都长安发生了泾原兵变,司农卿、千阳人段秀实被杀,唐德宗出逃奉天(今乾县)。唐德宗邀请吐蕃帮助平定叛乱,条件是唐朝以土地换和平,并给与彩绢(彩色的丝织品)。第二年五月,叛乱被平定,唐德宗不再向吐蕃提割地一事,只愿给与彩绢,吐蕃大为恼怒。
贞元二年()八月二十日,吐蕃宰相尚结赞率兵大举进攻泾州(今泾川)、陇州(今陇县)、邠州(今彬县)、宁州(今宁县)等地。毁坏农田禾稼、抢掠人畜,唐朝西部地区震动,纷纷备战守城。
九月,吐蕃派骑兵攻入好畤(今陕西永寿西南好峙河镇),十九日唐朝首都长安戒严。唐德宗下令河中节度使浑瑊率军1万,华州节度使骆元光率军,左金吾将军张献甫、神策将李升昙等驻守咸阳。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西平郡王李晟派部将王佖(bì)率领精兵截击尚结赞带领的吐蕃军队,取得重大胜利。
不过,王佖率领唐朝军队截击吐蕃尚结赞的地点,现在的人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陇县,一个说法是千阳。到底在哪里发生的战斗?我们看看历史资料的说法。
《旧唐书·李晟传》记载:是役也,(李)晟先令衙将王佖选锐兵三千设伏于千阳,诫之曰:“蕃军过城下,勿击首尾,首尾纵败,中军力全,若合势攻汝,必受其弊。但俟其前军已过,见五方旗、虎豹衣,则其中军也,突其不意,可建奇功。”(王)佖如晟节度,果遇结赞。及出奋击,贼皆披靡。(王)佖军不识结赞,故结赞仅而获免。
《旧唐书·本纪·徳宗上》记载:乙巳,吐蕃寇好畤,京师戒严。李晟部将王佖击吐蕃于千阳城,败其中军。
《新唐书》记载:(贞元二年)九月乙巳,(吐蕃)寇好畤,李晟败之于千阳。
宋朝张预《十七史百将传·唐李晟传》记载:晟选兵三千,使王佖伏千阳旁,击其中军,几获结赞。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八记载:李晟遣其将王佖将骁勇三千伏于千城,戒之曰:“虏过城下,勿击其首;首虽败,彼全军而至,汝弗能挡也。不若俟前军已过,见五方旗、虎豹衣,乃其中军也,出其不意击之,必大捷。”佖用其言,尚结赞败走。军士不识尚结赞,仅而获免。
我们引用了五种历史资料,所记事件大同小异,其中四个资料均明确记载,贞元二年九月王佖率领三千精锐唐朝士兵埋伏于千阳,袭击吐蕃军队的中部,取得战斗的胜利。只有《资治通鉴》记载这场战斗发生于千城。是不是此书对这场战斗发生的地点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分析认为,《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与战斗发生的时间相隔不是很远,记述的也没有错误。因为千阳县城也叫千城。《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写的一本编年体历史书,比较有名,在后世的影响大。因为他将这场战斗发生的地点写为千城,因此后人将这场战斗叫作千城之战。
为什么有人将千城会理解为陇县县城?秦国早期的一个都城叫千城,在今天陇县境内千河之南。后来,在今陇县境内先后建立了千阴县、千源县,再加上我们千阳县,都有“千”字。后来的千城不是一个城的具体名字,而是千阴县、千源县、千阳县的简称。千阳县建立前,千城一定在陇县,千阴县、千源县、千阳县并存的时候,千城指哪个县城,视情况而定。千源县撤销后,千城完全指千阳县城。这个结论很客观,符合历史事实。
今天,为什么有人认为这场战斗发生于陇县?问题的关键在于有的人只知道千阴县、千源县的县城曾经叫千城,而不知道千阳县的县城也叫千城。本文引用的五种资料,充分证明,千阳县城也叫千城,千城之战实际是千阳之战。
有人会问,唐朝时的千阳县城在什么地方?据专家考证,唐时的千阳县城在今城关镇侯家坡村武家磨。此城经历了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六个时期,共年。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要为千阳争一场战斗,不是为了千阳争什么利益。我只想通过这个战斗事件的分析研究,要还原一个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让人们知道,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很不太平,我们脚下的土地展示过古人的智慧,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这方土地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来源:王大本说千阳历史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