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彬县 >> 彬县美食 >> 隋唐的水利事业

隋唐的水利事业

杭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6/9283500.html

隋唐的水利事业

隋唐时对农业有巨大促进作用的水利事业,最大者首推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的开凿与维修。大运河的贡献不仅在水利灌溉方面,在运粮的漕运和运货的商业上亦起巨大作用。但运河对农业的贡献是最基本的。因为中国的地理地貌,西北高而东南低,素有“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之说,大江巨川,均不断滔滔东流而去,没有一条贯通南北,连接黄河、淮河、长江等各水系的天然大河成为中国的大动脉。

自从有了大运河以后,全国血脉流通,全局国民经济皆活。魏晋以后,南方经济逐渐发展,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而政治重心和军事重心仍在北方,以东南之饶,养北方之劲,岁漕东南之粟以济京师,是维持唐宋等朝代大一统帝国的根本。不论隋炀帝开凿运河动机并不良好,徭役有多沉重多残虐,但隋时开凿的运河,对农业水利、水道交通、漕运﹑商业,以及对唐、宋大帝国的盛衰,都起着长远的决定性影响。

大运河各代虽有变迁,但其基本线路均循隋时运河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一:通济渠。大业元年(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河南洛阳),引谷、洛二水至黄河,又自板渚(河南杞县东北)引黄河水,通于淮河。其时始建东都,炀帝欲行幸扬州,亦名御河。河畔筑官道,树以杨柳。

这条通济渠在唐代名广济渠,曾加以疏浚,连接各旧水道,其中主要有汴河。这段汴河,原先水道不畅不连贯,隋及唐在开凿时均使旧水道开浚而贯通,原由黄河流至开封以东的雍丘(今河南杞县),便东流至徐州,再南流与泗水合,流入淮河。经炀帝时开凿和唐代维修以后,由黄河至雍丘的汴河一段加深,至雍丘(杞县)后使水东南流至泗州,入淮河。这样便使南北水路干线缩短。

其二:山阳渎。山阳渎是隋文帝开皇七年(年)在古邘沟的基础上所开凿,由山阳(今江苏淮安)引淮水向南至扬子(江苏仪征县东南,今扬州市)人长江。这是沟通江准的干线,当时准备大举伐陈,开渠主要目的在运兵运粮,“以通漕运”。

其三:江南河。大业六年(年)“敕穿江南河,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欲东巡会稽。”这就是江南运河,自京口引长江水至杭州入钱塘江。

其四:永济渠。由黄河向北,引水至河北涿郡(治所蓟,今北京市),即“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之永济渠,在河北的一段干线。大业四年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所凿。

其五:广通渠,在潼关至关中长安的一段。隋文帝开皇四年(年)六月王子,诏“开渠自渭达河,以通运漕”。是年命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今西安市)至潼关,三百余里。渠成后,转运通利,关内赖隋代开凿的大运河各渠道,至唐代大受其利。

除沿渠两岸可灌溉水田外,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永济渠、广通渠各渠道均疏浚联接,至唐时完成,对漕运、商货流通、人员来往,水陆交通便利等所带来的利益更大。此外,唐代对全国水利灌溉事业比较重视,有专职水利机关管理。中央尚书省工部设有水部郎中、员外郎;尚书省以外专管水利的有都水使者等官。

都水使者是管理舟楫、河渠、水利与水害的专官,在官书规章方面,至今还留有唐代《水部式》一部,记载水利灌溉、水渠造堰、斗门管理,水流分配等等,均有条文详细规定。观此可知唐代有经常注意水利设施的常设机构和管理规则。中国的第二大河流黄河,经常泛滥,是灾害常见的大河,有历史记载可查的自周定王五年到解放前年。

约余年中,黄河溃决泛滥成灾就有次,大改道26次,发生在西汉武帝时,王莽始建国、东汉永平,下至北宋、元、明,清各朝代均有,唯独唐代未见,这和唐代重视水利,设有常设机构进行具体管理的制度有关。在地方,刺史、县令都有监督指导水流灌溉的职责,设官吏管理。其官职有渠长、斗门长、津吏等。

唐代兴修水利遍及全国,除《旧唐书·食货志》外,见于史书记载者亦复不少。如武德七年(年)同州(治所武乡,隋改名冯翊,今陕四大筋)酒中云得臣,开渠自龙首,引黄河,溉田60余顷。广德二年(年)户部侍郎李栖筠奏准,拆京城北白渠上王公寺观所设碾础70余所,以广水田之利,计岁收粳稻万石。建中二年(年)宰相杨炎,于丰州(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及其迤北一带)直巴出,陵阳荣。

又丰州刺史李景略,凿咸应,水清二渠,溉田百顷。长庆四年(年),白居易在杭为刺史时,浚钱塘湖(今西湖)周围30里,每减一寸可溉田十五顷,每一伏时可溉田五千余顷,使濒湖水田无凶年。修筑湖堤,又浚城中六井,以供饮用。为文记其事。太和时(——年),咸阳县令韩辽,以秦汉时有故漕渠兴成堰,东达永丰仓,自咸阳抵潼关里,可以罢车之劳(可用水路漕运代替陆运),请疏浚之。

堰成,果罢挽车之牛,以供农耕,关中赖其利。又唐自贞观以来,边疆广土自高昌、龟兹、焉耆、小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吉尔吉雅辛河流域一带)北抵薛延陀(今杭爱山东部地区古铁勒部广大地区)故地,缘边数十州戍重兵,皆有营田、屯田。而灵武(治所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辖境今宁夏西北部)、邠宁(治所今陕西彬县,辖境长武,永寿一带至甘肃东部马连河、环江地区),及内蒙河套广大地区,唐时均有营田和屯田。

很多地方“土广肥而民不知耕”,唐以戍兵屯垦方式推广农耕,因而兴修了大小不等水渠堰堤及沟渠等水利设施。如高宗与武则天时,娄师德在河套,河湟间营田很有成绩。盐州有特进渠,夏州有延化渠。郭元振在河西屯田,粮食丰收,可支军粮十年。太和末(年)王起奏立灵武邠宁营田,邠宁节度使毕诚,亦募士开营田,岁收30万斛。在宁夏北部黄河西岸有唐徕渠,渠口在青铜峡,引黄河水北流,经永宁县、银川市、贺兰至平罗县,全长公里,虽汉时已有旧渠,但大部分为唐代所筑和加修。

唐代关中和陇右、河西及山西汾晋流域,基本上连成-一个大经济区域,关中的马匹及耕牛来自陇右、河西,农业粮食供应除自给一大部分外,大部分来自陇右、河西及山西汾、晋地区,少部分来自河南、河北和山东。在天宝末年以前,关中食粮尚未依靠江淮地区。在开元天宝时,由于水利发达,陇右、河西所产粮食,可由船载运,顺黄河而下,绕河套西南部而达关中。

山西汾、晋流域粮食运济关中,在隋代已成常例,即在广通渠开凿的前一年,隋朝廷在开皇三年为使多运粮至关中,诏令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13州,募置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以漕关东及汾晋之粟。这13州中,蒲、邵为山西永济与垣曲,怀、卫为河南沁阳和淇县,皆在黄河之北。陕、郑、邵、卫、汴诸州皆在黄河沿岸。唐开元时,裴耀卿虽建议多运江淮米粟以济长安,但其运到的粮食是“山东粟”,还是黄河流域所产者为多。

“益漕晋、绛、魏、濮,邢、贝、济、博之租输诸仓转而入渭”。晋与绛是山西汾水流域的临汾和新绛,魏、邢、贝是河北的大名、邢台、冀县。濮、济、博三州在山东濮县.在平和聊城。以上都是黄河流域。自洛阳至三门峡一段,尤其在三门峡的18里山路最难,常牛马运载,损伤车牛,费大而运量少。开元二十九年(年),陕郡太守李齐物,凿砥柱为龙门(在三门峡黄河中)以通漕,开其山巅为挽路,烧石使热,然后浇醋使山石易碎,而凿之。

然弃石入河,激水而激流愈汹涌(湍怒),舟不能入新门。于是只好候其水涨,以人挽舟而上,运输十分艰难。裴耀卿、韦坚先后掌漕政,兼水陆运使,欲兴漕路,欲废陆运,始终未成。只好雇民车牛以载,八递运送,费大而量很少。河南尹李杰、裴迥,先后致力改进,亦未能以水运代陆运。仍分八递,用牛车乘,每岁止运米万石。裴迥欲在滨水处为宿场,分官总之,自龙门东山抵洛水(洛阳)天津桥,用石竭遏水。后因安禄山乱起而未成。

唐代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地方残破,黄河流域、关中、河西、汾晋流域农业衰退,官吏人数增加,而侈靡又有增无已,唐中央政府只依东南长江下游粮食接济,而漕路绵长,随时有被截断之虞,黄河三门峡一段天险又无法克服,天宝以后,唐室衰弱,此是一重要原因。唐代水利,漕运与农田灌溉并重。各渠往往置渠堰使,如贞元时以东渭桥纳给使徐班,兼白渠,漕渠及昇原、城固等渠堰使。关中水渠纵横,除通漕外,注重灌溉,除上述各大渠外,还有各处中小渠,陕西邰阳开凿了阳班湫,在宝鸡开渠道,引渭水溉田。

宝历时刘师仁在高陵县修白渠,后人称为刘公渠,他在郑、白二渠上游,依据《水部式》规定,置斗门,调整渠水上下流之间流量,使沿渠农田各获水源,灌溉无缺。他任京兆府高陵县尹时,在郑渠与白渠交汇处各设斗门,分水分流入二渠,使不泛溢与干涸,各有一定流量。其他泾水,渭水各渠之间亦置堰及斗门控制,调节流量,使农业获得丰收。刘师仁因修渠有功,由高陵县令升为渠堰使。高陵县今陕西三原县,在西安市临潼之北。

唐代淮南及江南水利,亦漕运与灌溉并重。扬州有太子港陈登塘34陂,日久湮塞,唐初疏浚。又有江都县雷陂与勾城塘,在贞观时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袭誉所修,灌田八百余顷。贞元时,县令韦游继之增修。润州金坛县有南北塘,武德时,为刺史谢元超修复,以广灌田。升州句容县有绛岩湖,麟德时,为县令杨延嘉修置,大历时又有增修,周围百里为塘,立有二斗门,以节制水流,灌田万顷。常州武进县有孟渎,元和时,刺史孟简所修,溉田四千顷。

润州丹阳县有练塘,周围80里,永泰中,因废塘修复,以溉丹阳、金坛、延陵之田。湖州长城方山西湖,贞元时,刺史于颠所修,溉田三千余顷。又于郡中设堤堰,开塘蓄水,岁收粳稻蒲鱼之利,人赖以济。湖州安吉县有石鼓堰,圣历时,县令钳耳知引天目山水,溉田百顷。县中邸阁池及杭州余杭县有上湖、下湖、北湖,在宝历时疏浚。

开元时兴修水利较多,明州部县(今宁波市)小江湖溉田八百顷,西湖溉田五百顷,衢州西安县神塘溉田二百顷,越州诸暨湖塘,会稽防海塘,自上虞抵山阴百余里,以防海并蓄水溉田,亦在开元时修筑。会稽防海塘亦称捍海塘,唐以来不断加修,在浙江境内名钱塘江海塘,在江苏境内名江南海塘,两塘连接,长达数百里。在皖南.福建,福州、泉州、蒲田等地,唐代所修水利亦不少。

结语

近人冀朝鼎在其所著《中国历史上经济地带与灌溉事业》一书,就其所收集资料列举各省所修水利次数,并比较各朝代情况,认为唐代所修水利最多。在唐代各省中以浙江为最多,计有44次,陕西、山西居其次,各为32次。又其次,则是福建,河北、河南、四川、江苏、江西、安徽。江南水利兴修上升为第一位,反映江南农业在唐代有迅速发展趋势,中国经济重心(基本经济地带)南移,水利事业与农业灌溉是一个有关键性的促进原因。

图片来源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唐六卷》

《旧唐书》

《杜少陵集》

《资治通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