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m.39.net/pf/a_5131651.html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而中国各朝代的陵墓作为中国历史的承载,古墓中琳琅满目的吉光片羽,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历朝那些神圣威严的皇家陵墓,如今正为展示着各朝代精彩的建筑、雕塑、文物等,也更好地诠释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各朝代的著名陵墓,了解古人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中华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著名的中国各朝各代陵墓名单,本文将以时间为脉络,为大家梳理一下各朝各代的著名陵墓。由于数量较多,所以分为上中下三期,为大家进行介绍,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哦~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各朝各代陵墓名单大全(上),涵盖了上古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这段时间的著名陵墓,一起来看看吧!
上古时期
燧皇陵
燧皇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燧人氏陵,是上古时期发明钻木取火方法的燧人氏的墓园,属文物旅游区。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瓜蛙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由于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使人们吃上了熟食,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受到人们的尊崇,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火祖”,并列居三皇之首。由于燧人氏主要活动地点在商丘,他死后,人们把他葬此,给他堆起高大的陵墓,称“燧皇陵”。
位置: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西依金桥路,南邻阏伯路、连霍高速公路,东至国道不足5公里,北接古城旅游区,平原路纵穿景区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商丘市区5公里。
女娲陵
女娲是人类的创世女神,也被世人尊称为大地之母,是一个福佑万民的女神,女娲“抟泥土造人”和“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流传至今。创世母神女娲的陵墓到底在哪里?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可能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传说中的女娲是伏羲之妹,被其兄封为女皇,居汝水之阳。她对人类最主要的功绩是“抟泥土造人”和“炼五色石补天”,是华夏民族的一位始祖。
目前无法考证女娲陵真正的位置在哪里,较为知名的说法有四种:
1、山西冀州附近,在山西冀州附近,据说是女娲墓的所在地,这里群山遍布,一直就流传着女娲补天的传说,在远古时期在神奇的大山深处,女娲作为领袖带领居民们躲避天灾,有着“补天救苍生”的壮举。因此,无论是道听途说也好,还是民间传说也罢,很多当地人就认为山西冀州附近存在着女娲墓。
2、中皇山附近,女娲墓位置的第二种说法,就是伴于中皇山附近,在《路史》中有记载,女娲的部落族群在中皇山,这与《禹贡》中提及的霍山很相似,皇与霍的读音相近,考古学家们推断当年女娲部落活动的主要区域就在如今的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侯村。
3、云南怒江州兰坪县,这是女娲墓位置的第三种说法,女娲墓在今天云南怒江州兰坪县。一位学者在研究《山海经》后,认为书中提及了女娲安葬在广栗山,即如今兰坪县通甸乡黄木村南侧的山上,这里松树密布,但在缓坡中央却有一个直径十米一米多高的台子,有人认为这便是一处古墓,也就是女娲墓。
4、河南,女娲墓位置的第四种说法,有人认为女娲墓在河南省,并指出伏羲陵就是女娲墓。据记载,伏羲陵中有一处叫作翁婆慕,即为女娲墓,伏羲与女娲合葬一处。此外,这里在早些年有售卖泥娃娃的传统,被视作是人类对于女娲的崇拜和纪念。女娲生活在远古时期的母系社会,而伏羲则生活在父系社会,年代要晚于女娲,女娲先于伏羲葬于此地,但后来父系社会的人们,出于对伏羲的崇拜,有可能将女娲与伏羲葬在了一起,后世只称“伏羲墓”,而不谈“女娲墓”了。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侯村女娲陵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侯村女娲陵,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娲皇陵,始建年代无考,据《平阳府志》载唐天宝六年(年)重修。唐以后历代屡有修葺。女娲陵原规模宏大,建筑风格极具皇家气派。宋代碑文载:“南北百大,东西九筵”,原有建筑现已不存。陵墓内现存宋开宝六年(年)和元至元十四年(年)巨碑两通,千年以上古柏三株,“补天石”一块,以及明清时期石碑三十多通。据《大清一统志·霍州直隶州》记载:娲皇陵,在赵城县东南一里。
位置: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赵城县东八里侯村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女娲陵女娲陵,又称娲皇陵,始建年代无考,据《平阳府志》载唐天宝六年(年)重修。
位置:位于陕西省潼关卫城北黄河中。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娲皇陵娲皇陵,即女娲的陵墓,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国家、省、市旅游部门和文物部门通过考察论证,将女娲城列为市级重点旅游景点建设项目。女娲城已成为在全国范围都有影响的大型女娲祭祀观光胜地。《路史·太昊纪》:“女娲起于承匡之山(今商丘睢县匡城乡),都于中皇之山(今周口西华女娲城),葬于风陵则此。”年12月10日,西华县被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命名为“中国盘古女娲创世文化传承基地”。
位置:位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城北7.5公里的聂堆镇思都岗村的女娲城内。
伏羲陵
太昊伏羲陵庙又称伏羲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是河南省周口市4A级景点,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占地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
伏羲陵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建国50载,两位总理拜谒,威严有加的朱镕基总理,虔诚谒陵之后,一改从不题词的常规,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匾额。民间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初春时节,二月二庙会,历时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置: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龙都大道
炎帝陵
炎帝陵座落于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中国最佳农耕文化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古典陵墓园林、入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炎帝陵祭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
炎帝陵景区主要包括陵寝大殿拜谒区、神农大殿公祭区、“神农园”缅怀区、皇山生态游览区等四大功能区,共有8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组成。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标的炎帝陵,五千多年来的香火传承,成就了其“中华民族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精神家园”的崇高历史文化地位,被海内外炎黄子孙誉为“神州第一陵”。
位置: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
少昊陵
少昊陵古称云阳山,相传为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地,是中国著名古陵之一。少昊是黄帝的儿子,黄陵、炎陵之外,少昊陵应是炎黄文化最伟大的象征。加以它与黄帝的生地同在寿丘,就更具有了华夏文明象征的意义。
据记载,黄帝之子少昊建都穷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寿百岁而终,葬于鲁故城东门之外的寿丘。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形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年10月,少昊陵及景灵宫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东4公里处的高阜上
二帝陵
颛顼(zhuānxū)帝喾(kù)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俗称“二帝陵”,民间称“高王庙”,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史载二帝葬于“鲋山之阳”,即指此处。封土冢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54米,顶高25米,陵墓底部都残存有高1米左右的砖砌陵墙,南面陵墙上分别镶嵌有“颛顼陵”和“帝喾陵”石碑各一通。
颛顼陵有元、清标志碑,帝喾陵有明代标志碑。元、明、清三代陵碑均立于两位上古帝王陵前,实属罕见。年晋升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位置: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
帝喾陵帝喾(kù)陵是帝喾的陵墓,帝喾,姬姓,名俊,五帝之一,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现存墓地为一高大丘,长余米,宽余米。陵前原有帝喾祠、沐浴室、更衣亭、禅门等古建筑,院中有大量碑刻。现仅存明代碑刻一通。帝喾祠修建于汉。在元明又经多次修复。其殿宇雄伟壮观,松柏苍郁,碑碣林立。
位置: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南22公里的高辛集
尧帝陵
目前帝尧陵有两处,分别为:临汾帝尧陵与菏泽帝尧陵。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姓伊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因定都平阳(现临汾陶寺遗址)创立最早中国,被誉为“国祖”。
菏泽帝尧陵帝尧陵,即尧王墓,历代文献皆记录鄄城谷林尧陵,尧陵前现存明清时期石碑,古柏。
帝尧生常羊(今鄄城县境),尧都成阳(今菏泽东北成阳故城),晚年居陶(今定陶),死葬于成阳。
《吕氏春秋》云:“尧葬谷林”;东汉学者高诱说:“尧葬成阳,此云谷林,成阳山下有谷林。”
魏晋学者黄莆在《帝王世纪》说:“谷林即成阳”。《乾隆御批纲鉴》亦说“尧帝崩于成阳,葬谷林,谷林既成阳。”
《水经注》云“成阳西二里有尧陵”。
位置: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尧王寺,现牡丹区胡集镇古成阳遗址
临汾帝尧陵尧陵,即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的西侧,这里的确是一处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涝河从北向南经陵前绕陵南泄,陵周土崖环抱,丘陵耸峙,松柏苍翠。陵前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据祠内金泰和二年(年)的一块碑文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征辽东曾驻跸于此,在这里拜谒尧陵,可见在此之前已有了陵。后来元代中统年间(-年)道人姜善信曾奉元世祖之命修筑尧陵。明成化、清雍正、乾隆时都曾对尧陵重修过。陵丘高50米,周米,为三皇五帝陵墓最大,封土堆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西的涝河北岸,距市区35公里。
舜帝陵
目前中国有两座舜帝陵,一座是山西运城的舜帝陵,另一座是九嶷山的舜帝陵;但舜帝究竟葬在哪里,目前官方没有明确核实。
山西运城舜帝陵舜帝陵为中华民族“五帝”之一的舜帝(华夏“三皇五帝”之一)的陵庙。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景区。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陵冢启于禹时,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年)。舜帝陵景区占地亩,分为景区和陵区。景区由舜帝广场、神道、百花园、植物园、历山、条谷苍野、雷泽湖、妫汭河以及游乐场、猴山等组成。景区内松柏苍翠、百花争艳、波光潋滟、道路阡陌。景观水系贯穿南北,皋、夔、稷、契四座拱桥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无不彰显北方园林建造者的智慧。
位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鸣条岗西端
九嶷山舜帝陵舜帝陵,位于九嶷圣地、德孝之源,历史文化名城---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九嶷山,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舜帝陵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两个自然院落,九个单体建筑,从外入内有玉带桥,仪门、神道、山门、干门、拜殿、正殿、寝殿、左右厢房、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宫墙环绕;气势恢宏,结构严谨,是我国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称为“华夏第一陵”。
据《九疑山志》记载,最早的舜庙建于夏朝,地点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第二座舜庙建于秦代,旧址在玉琯岩旁,年该遗址被发现,0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02年经省文物考古所勘探试掘,确定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叠压文化层最深处约3米。遗址南北狭长,五进,九开间,完全符合古代帝陵“九五之尊”的体制,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舜帝庙是公元年(明朝洪武四年)由玉琯岩搬迁而来,位于舜源峰北麓,坐南朝北。
位置: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舜源峰北麓(县城以南约30公里)
大禹陵
大禹陵,古称禹穴,是大禹的葬地。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绍兴城区3公里。大禹是上古时代一位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
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禹陵在中,禹祠位于禹陵南侧,祠外北侧有“禹穴”碑。祠内有“禹穴辩”碑,大禹陵碑亭北侧,顺碑廊而下即为禹庙。陵区坐东朝西,从大禹陵下,进东辕门,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高低错落,山环水绕。
明太祖洪武年间,大禹陵即被钦定为全国该祭的36座王陵之一。年,浙江省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公祭典礼,恢复祭禹传统。年,大禹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大禹陵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年,大禹祭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置: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
商朝
商汤陵
汤陵别称:汤王陵,为商代君主商汤的陵寝,但商汤王陵所在说法不一。各地多有汤陵,根据文献中有关记载,汤陵有偃师汤陵、商丘汤陵、曹县汤陵、扶风汤陵、宝鼎汤陵、虞城汤陵、亳州汤陵等。
河南偃师汤陵汤陵也称汤王陵、成汤王陵,是商代开国之君成汤的陵墓,位于洛阳市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北。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市偃师尸乡沟发现了年前的古城遗址——商都西亳城。由此确定了一直争议较大的成汤埋葬地就是偃师汤王陵。
位置:河南省位于洛阳市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北
山东曹县汤陵汤王陵现存封土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高1.5米。汤陵前现存有明、清两代的“重修汤陵碑”。年8月,汤陵遗址被曹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坐落于山东省曹县南二十里涂山(阎店楼镇土山集西),东距菏商公路约3公里
安徽亳州汤陵亳州汤王陵又称汤王墓,是商汤王的衣冠冢,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涡河北岸。
河南商丘汤陵商朝初期遗存,墓主人为商汤,在薄城北郭东三里。《史记正义卷三·本纪第三》引《括地志》云:“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冢。”
位置: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北部
商中宗陵
商中宗陵是商代第十代王太戊的陵寝,是国内仅存的一处地上商代王陵。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中宗陵汉代建陵,唐代继修,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年)重修,明、清又多次修葺增建。
经考古调查,昔日陵外筑城(俗称皇城),占地4.5亩,内筑太戊陵,嫔妃墓,古柏森森,祭碑块,还有接官厅等附属设施。陵区内发现有仰韶、龙山文化及商代文化层(陶片、石器等)。据《内黄县志》记载有明、清时代谕祭商中宗陵祭文42道。现存宋开宝七年(公元年)《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螭首龟趺,通高6.45米,宽1.6米,厚0.59米,是河南现存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碑之一。雕刻精湛,书法刚劲,碑文记述丰富,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位置: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
周朝
周陵
周陵是我国古代西周时期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园,年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内现遗存有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墓各一座,木牌坊戏楼一座,献殿一座,配殿一座,历代帝王祭祀碑石40余通及姜太公等西周陪陵墓等,是我国御制祭祀碑文最多的陵园,为“咸阳八景之一”,有“小碑林”之称。陵园以西多株古柏,郁郁葱葱,蔚为壮观。
位置: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
西周王陵
4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周塬境内发现了大批的西周墓葬,但大多数是中小型竖长方形墓穴。据岐山县志记载,岐山县曾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商代末年,古公亶父率领周部族从今旬邑、彬县一带迁到岐山凤凰山下,在这里建邦立国。
岐山县作为西周王朝重要的政治中心和祭祀所在地,按理说应该有大规模的王陵,但是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并没有特殊的发现。考古学家曾经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发现了大批西周早期及西周墓葬上百座。然而这些墓葬应该基本是先周时期墓葬,主要以贵族墓葬为主。在迁都丰镐之后,这里的墓葬就减少了很多。年,在扶风县发掘出一处大型的殉葬车马坑,坑深12米6,殉马40余匹及车20余辆。其规格、深度、殉车马数均为现知周代墓葬仅见,具有王陵规格。
位置: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周公庙附近
春秋战国时期
晋侯墓
曲沃晋侯墓地是一处西周早期晋国王侯贵族墓地,其埋葬时代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现已发现8组17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陪葬墓4座、祭祀坑数十座,并探明车马坑5座。出土有大量华丽精美的玉器、青铜礼器等随葬品。随葬的玉器种类繁多,装饰华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玉器。晋侯墓地的发现无疑是二十世纪西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为确认西周时期晋国的始封地以及晋国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位置: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的故绛遗址内
郭庄楚墓
郭庄楚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两座墓址,其中位于南侧的主墓是大型的积石积沙墓。河南省考古人员在5年对该处墓葬进行了抢救发掘。根据对郭庄楚墓以及已经出土文物的初步分析,郭庄楚墓的时代应该为战国早期,墓主可能是楚国分封在蔡国的高级贵族。郭庄墓葬规模宏大,四角或单角阶道、近直墓壁、东向墓道等结构,体现了楚国贵族墓由春秋晚期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向战国中期带墓道多层环状台阶过渡的奇特形态。墓口周围夯筑墓圹基础的方法在楚系墓葬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密集的祭祀坑群在楚国墓葬中还属首次发现,对研究楚墓祭祀制度意义重大。
位置:河南省上蔡县大路李乡郭庄村
越国王陵
印山越国王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印山山顶,凿岩而成,墓向朝东。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竖穴土坑墓。墓坑为长方形竖穴,坑口长46米,宽14米,深12.4米,四壁陡峭,不设台阶。印山越国王陵,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葬俗充分显示了越国王陵制度的特点。印山越国王陵是迄今为止经正式发掘并被确认的第一座越王陵,印山越国王陵的文物价值完全可以与秦王陵相媲美。故有“北有秦宫,南有印山”之美誉。
位置:浙江绍兴兰亭镇里木栅村
秦公大墓
在雍城遗址之南的南指挥镇有秦公陵园,共发现43座规模较大的墓葬,其中的秦公大墓是我国目前已发掘的最大的土圹墓。秦公大墓是整个秦公陵园中最早发现、唯一发掘的最大墓葬,故称秦公一号大墓。
秦公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该墓有具殉人,其中三层台上环椁室置殉人具,填土中埋人牲20具。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墓碑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最珍贵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达多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据其上文字推断墓主人为秦景公。
位置: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石连路西
小田溪墓群
小田溪墓群或称小田溪巴王墓群、小田溪巴人墓群、小田溪战国墓群,该墓群自年首次发掘以来,已经发现了多座具有显著巴文化特征的高规格墓葬,主要属战国时期,因此小田溪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巴国王陵区。小田溪墓群,狭义上仅仅指小田溪西岸的墓葬,广义上也包括小田溪东岸的陈家嘴遗址及墓葬。小田溪墓群部分属三峡工程淹没区。古墓群中出土兵器54件,生活用具41件,生产工具8件,乐器37件,其他文物52件。铜器上多虎纽、手心纹、花蒂纹等,具有明显的巴文化特征。从其“王”字图语铭文、错金铜编钟等器物判断,当为巴国王室墓葬,与《华阳国志》记载相符合。
位置: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陈家嘴村小田溪的一处墓葬群,地处乌江西岸一小山坡上。
九连墩古墓
九连墩战国古墓群是战国中后期、楚国鼎盛时期的墓葬,是中国已发掘的楚墓中保存最完好的,还是湖北发现的最大的夫妻墓,墓葬规格都在封君以上。九座楚墓南北排列达多米,当地俗称“九连墩”。2年,省考古队联合枣阳文管所发掘1号、2号墓,出土文物1多套多件,包括青铜器、鼎、人擎灯、玉璧、编钟、编磬、竹简0多支,以及木制漆器虎座凤架鼓、缶、豆、兵器、丝织品等精美文物。发掘的两个大型车马坑内,有车40乘、马80多匹,是全国当时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壮观且罕见的真马陪葬的楚墓车马坑,而且车轮牙、车辐、车轼、屏泥等基本保存完好,车身上的油漆和文饰清晰可见。
位置:湖北省襄阳市吴店镇东与兴隆镇南两镇交界处
一座座陵墓不仅仅是被埋藏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更是我们接触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途经,各位历史爱好者们,你还知道哪些著名而有价值的古墓呢?
免责声明:
1、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3、我们重在个人的学习、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以及盈利,因非原创观点或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通知我们删除,以免给双方造成损失。
*所有内容均由小编辛苦整理,转载请私信开白名单,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