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区,秀美的漓江由北向南穿城而过。江边有一座灵秀的小山—伏波山,一座孤峰雄峙在漓江边,一半插入江中。伏波山与中国古代一位名将有关,他就是东汉时期的大将,伏波将军马援。伏波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封号,伏波的意思就是降伏波涛。历朝历代中曾有多人被授予伏波将军,马援在其中最为著名。马援南征时曾经过这里,唐朝时山上还建有伏波将军马援的祠堂,所以得此山名。01马援是陕西扶风茂陵人。少年时就有大志,不过他的兴趣不在读书,却想着到边郡去耕田放牧。后来,马援在家乡当了名小官吏。一次他奉命押送一个身犯重罪的囚犯,竟然动了恻隐之心,将人家给放了。他自己逃跑到西边甘肃一带,后来就在那边养起牛羊来,渐渐的手下网罗起几百户人家。他带着这些人过起游牧生活。马援凭借良好的经营,积攒下可观的财富,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牧主。他家有马匹牲畜数千头,谷物数万斛。不过他依然胸怀大志,常对人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表示大丈夫应该越穷越有勇气,老了也要斗志旺盛。这,也就是成语“老当益壮”的由来。虽然马援成了土豪,却不愿当守财奴,他把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自己依然身着羊裘皮裤,过着简朴的生活。02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被人推荐给王莽,任命为新城的太守。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马援留在甘肃陇西一带,受到割据当地的军阀隗嚣的器重,被任命为绥德将军。3年后,马援奉命携带书信前往东汉都城洛阳,受到刘秀多次接见,与他深入交谈,还随刘秀南巡了一趟。马援发现光武帝刘秀学识渊博,才能和勇略无人可及,而且为人宽宏大量,坦白诚恳无所隐瞒。马援觉得刘秀是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回到陇西后便劝说隗嚣归顺了东汉。后来,隗嚣听信了部将的挑唆,又想背叛东汉,继续占据陇西称王。马援多次写信相劝也没用。后来,隗嚣竟然索性起兵抗拒朝廷。马援向刘秀献计,率五千精锐骑兵到陇西游说,劝降了隗嚣手下的一部分将领。建武八年(32年),刘秀率军亲征隗嚣。军队行进到陕西西部的彬县的时候,因为前方情况不明,将领们不敢贸然深入。刘秀也犹豫不定起来,难以决策。这时恰好马援奉命赶来,刘秀连忙召见,听取马援的意见。马援认为隗嚣的将领已经开始分崩离析,此时乘机进攻,定能获取全胜。马援让人拿来一些米,按照陇西的地形,在刘秀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沟壑等地貌,然后利用这个模型,直观地说明各处山川形势,标出各路军队进退往来的道路。不仅山川其中的曲折深隐,一目了然,对战场的布局和进展分析也说得清清楚楚。刘秀这下心中有底了,随后就挥军西进。后来在河西五郡驻军配合下,消灭了隗嚣的军队。卫星打造的陇西地形图而马援“堆米为山”就成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后来屡见不鲜用来进行战争区域地形模拟的军事沙盘就是由此而来。从此,军事地图从2D平面进入了3D化的时代,这都是马援的功劳。03从新朝末年开始,塞外的羌族就不断地侵扰边境。后来趁中原混乱之际,干脆直接侵略进来,强行占据了兰州周边的属县。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平乱。马援派出步骑三千,在临洮击败羌人先零部落。守塞的八千多羌人,望风归降。当时,羌族各个部落还有几万人占据要隘顽抗。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袭击羌人营地,羌人见汉军突然出现,惊慌失措之下逃入山谷中。马援乘胜挥师追击,羌人聚集精兵在山上凭险坚守。马援一边摆开阵势佯攻,吸引敌人,一边派出几百名骑兵绕到羌人背后,乘夜放起火来,同时擂鼓呐喊。羌人弄不清有多少汉军来袭,军心大乱,纷纷溃逃。马援大获全胜,杀敌千余,缴获大批粮草和牲畜。战斗中,马援身先士卒,腿部都被飞箭射穿了。建武十三年,陇南武都的羌族联合塞外部落,杀死当地的官员,发动叛乱。马援率四千人马前去征剿,行军到氐道县境时,发现羌人已经占据了山头。马援这次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他命令部队选择适宜的地方驻扎下来,同时断绝了对方的水源,控制住草地。羌人水草乏绝,很快便陷入困境,头领们只得带领大部逃往塞外,剩下的一万多人全部投降了。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六年,恩威并施。他说服塞外羌人与塞内羌族结好,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共同开发边疆。从此,陇西地区安定下来。04几年后,南方出问题了。交趾郡,也就是现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两个强悍雄勇的女子征侧、征贰姐妹举兵造反,占领了交阯郡。随后九真郡、日南郡和位于广西的合浦郡等地纷纷响应。征侧趁机自立为王,侵掠岭外六十余城,公开反叛东汉朝廷。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南征平叛,讨伐攻打交趾。马援统领大军,避开丛林密布的山地,沿海边迂回开进,直扑交趾郡。到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的浪泊,大破叛军,斩首数千,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河内一带几次打败征侧,叛军四散奔逃。建武十九年初,马援大军在战场上斩杀了征侧、征贰二人。接着又剿灭了征侧的余党,岭南地区得以平定。马援每到一处,都组织人力修治城郭,并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造福当地百姓。在平定交趾后,马援在新的边界上立起两根铜柱作为标志,柱上镌刻有铭文:“铜柱折,交趾灭”。越地土著不敢对其破坏销毁,只敢路过时捡瓦石投掷铜柱。天长日久,石块堆成一个小山丘。桂林伏波山如今还留下与马援有关的典故。伏波山下有个还珠洞,是说当年马援率军南征交趾时,军士多染疾病,曾以当地出产的薏苡治疗筋骨风湿,驱除瘴气。得胜班师回朝时,他购得一批薏苡运回作为药用,有人却诬告他带回的是从合浦搜刮来的珍珠。于是他就当众把薏苡倒入了伏波潭里,以表明自己的心迹,证明自己的清白,也让这些所谓的“珍珠”流还到合浦。洞中有个试剑石也与马援有关。传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与作乱犯境者在还珠洞中谈判,谈至僵局,马将军拔剑而起,剑光一闪,竟将巨大的石柱贴地削去寸余,对方为之色变,立刻答应退兵。当然,这只是传说,眠眠科普一下,试剑石其实只是一根溶蚀的石灰岩残柱,因为没有了水的溶蚀作用,无法产生新的碳酸钙沉淀,成为一块离地悬空的奇石。马援也能文,在远征交趾时曾作诗一首《武溪深行》: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马援好骑马,也善于鉴别名马,著有《铜马相法》一书。远征交趾后,他还用铜铸造了一匹骏马模型,被刘秀放在皇宫作为名马的标准。05建武二十四年,南方武陵郡(湘西)豪强武装造反,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因为轻敌,深陷敌围,在沅水阵亡,全军覆没。刘秀正苦于没有可用将才前往征讨,马援不顾已是62岁高龄,主动请缨。刘秀担心他年事已高,马援说:“臣还能披甲上马。”刘秀让人前来两批高头大马,当马援听说其中的黑马桀骜难制,不易驾驭,立刻选择骑这黑马。他身披盔甲,纵身上马,绕场几圈后终于降伏了这匹烈马。刘秀见马援威风不减当年,连声叫好。这是马援最后一次出征。他亲自率领4万大军前往武陵讨伐,取得大胜。不久,因为天气炎热加之水土不服,许多士兵生病,马援也不幸染上了暑疫,一代名将病逝在军中。正如他生前所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06作为开国功臣,马援大半生都在“安边”征战中度过。史书评价他:“谋如涌泉,势如转轨;兵动有功,师进辄克”。他平定西羌,南伐交趾,北击乌桓,征剿武陵,最后为国尽忠,殒命疆场。为东汉政权的巩固和华夏版图的统一立下大功。可是马援死后却十分凄惨,几无葬身之地,事情的缘由却是起于微不足道的小事。马援有两个侄子,颇有才气却少不更事,平时口无遮拦,喜欢对别人妄加评论。马援远征交趾的时候,曾经写了一封信告诫他们不要随便议论别人。还以一个名叫杜季良的人举例,说他豪侠好义。自己敬重他,但不希望侄子们学他。因为如若学不成,就不免画虎不成反类犬,沦为轻薄之人了。马援铜马谁知这两个侄子没把叔叔的教诲当回事,竟然还把信弄丢了。偏巧这封信落到了杜季良的仇家手里。他上奏朝廷说杜季良行为轻薄,乱群惑众,还拿出马援的信作为证据。又指控驸马梁松等人与杜季良交往,将会煽动轻佻虚伪,败乱国家。刘秀听信这些话,免去了杜季良的官职,将女婿也训斥了一顿。梁松挨骂心中自然不快,此时又遇上另外一件恼火的事情。当时马援生病,梁松前去探望,在床边向马援行礼时,马援却没有还礼,因为他认为自己与梁松的父亲是朋友,梁松虽然是驸马,也不能乱了长幼之序。梁松却不这么看,他认为马援小看自己,加上前面的那件事情也与马援有关,愈加记恨。在马援出征武陵时,中郎将耿舒诬告马援贻误战机,刘秀大怒,派梁松为钦差去督军。梁松到达时马援已经病死,他却依然不肯放过报复马援的机会,继续诬陷他。刘秀听信谗言,剥夺了马援新息侯的爵位。马援的家人见皇帝震怒,十分惊恐,不敢将马援的棺柩安葬到祖茔,只敢另外草草埋葬。故旧们也无人敢去吊唁,景况十分凄凉。世人对马援的遭遇倍感惋惜,感叹他告诫别人免祸的话很明智,自己却不能免于谗言嫌隙之害。直到30年后,刘秀的孙子汉章帝追谥马援为忠成侯,才算为马援彻底平了反。马援受到后世景仰,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的典故世代流传。唐代追封古代名将64人,为他们设庙享奠,其中就有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清代康熙年间,历代功臣40人从祀历代帝王庙,其中也有马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