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心目中的文化高地,由欧阳修所建,留

平山堂是扬州蜀冈上的一个标志性人文景观,也是扬州人必须知道的文化高地。这座由欧阳修主持修建的平山堂,为何要建在蜀冈之上?又为什么叫作“平山堂”?当年在平山堂,欧阳修又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欧阳修主政扬州的背景

庆历初年,爆发了一场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运动,叫作“庆历新政”。很可惜新政后来失败了,与之相关的官员全部被贬,包括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今湖南岳阳),范仲淹被贬到了邠州(今陕西彬县),富弼被贬到了青州。欧阳修也因为被人诬陷,被宋仁宗贬到了安徽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的岁月,由于有山水作伴,所以并不寂寞。他在滁州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散文名篇《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段名言可以说是欧阳修思想达到新高度的一个体现。他以前可以写《朋党论》这种充满辩证和批判的文章,现在也可以写出这种在山水之间,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洒脱情怀。

庆历八年(年)二月,欧阳修从滁州委任到东南重镇扬州任太守。这位文章太守主政扬州一年,也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就是欧阳修到扬州任职的背景。

欧阳修为什么要把平山堂建在蜀冈之上?

平山堂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公元年),是欧阳修在扬州太守的任上所建。

当年欧阳修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点呢?是因为这里处于蜀冈之上,山下面就是他办公的官署。从蜀冈之上向远处眺望,可以看见长江对岸起伏的山峦,视野非常的开阔。欧阳修站在此处远眺,江南诸山恰好与视线齐平,因此取名“平山堂”,以此作为他接待宾客、与民同乐的场所。

这就是欧阳修取名“平山堂”的原因。

穿过平山堂,由北门出,回头可见清光绪二年(年)林肇元所题匾额:“远山来与此堂平”。这句话一语双关、以山喻人,很好写照了欧阳修当年的心境。在他看来,再高再远的山,到了我的堂前,也是和我堂前的栏杆一样平。

平山堂建成后,欧阳修曾寄书给前任扬州太守韩琦。他在信中说“独平山堂占胜蜀冈,江南诸山一目千里”。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欧阳修当年站在平山堂前,眼界宽广而一目千里,长江对岸诸山尽收眼底。所以清代彭玉麟也有“放开眼界”的匾额悬于堂前,这不就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心胸开阔,一定要放开眼界。

当年,欧阳修在平山堂里做些什么呢?

朱公纯撰写的楹联可以明白地告诉我们。上联“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早上啊,我凭栏远眺,可以看到对面的山峦起伏,让人心旷神怡。再来看下联“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晚上明月当空,我就邀请我的知己好友一起喝酒赋诗。

据文献记载,欧阳修曾经派人从邵伯湖摘取荷花。喝酒的时候,他们围着圆桌坐成一圈取花传客,根据鼓声依次传花摘花瓣,鼓声停下,花落在谁的手里,这个人就要饮酒一杯,赋诗一首。

这个叫作“击鼓传花”的游戏一直流传至今,是文人雅士宴饮时非常喜欢的娱乐活动。

欧阳修他们的宴饮活动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天上已经高悬一轮圆月,地上已经铺满了厚厚的花瓣。所以堂上右上方有一块匾额叫作“坐花载月”,说的就是这件雅事。所以可以这样说,平山堂在当时是文学沙龙的一个场所。

欧阳修在平山堂上的雅集活动,直接影响到了扬州后来的“虹桥修禊”。所谓“虹桥修禊”,就是在大虹桥边文人墨客的“诗文雅集”活动,最大规模时,据说全国有多人参加,这个规模即使放到现在,也是非常空前的。

毫无疑问,“虹桥修禊”已经成为扬州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而这都要归功于欧阳修当年的风流雅事。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用字之活,你看堂上由清两江总督刘坤一题写的“风流宛在”匾额,“流”字少了一点,“在”字多了一点,令人拍案叫绝。后人的解释是说,要让欧阳修文章太守的诗酒风流,在咱们扬州“流”失的少一点,存“在”的多一点。

登临平山堂,既可感受到一股厚重的文化之风扑面而来,也可以感受到扬州千年文脉的赓续。直到今天,历经近千年岁月的平山堂,仍静静地立在蜀冈之上,风采依然。

(文中图片、部分素材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