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536620.html
......有熊部的轩辕搞得如此风生水起,如果你若是神农氏的成员,你会怎么想?你会忍无可忍,于是炎帝登场了。司马迁说“神农氏衰弗能征。”为什么弗能征?无非几种原因呗,神农氏的老领导,要不是老迈昏庸,就是怯懦胆小;要不是沉溺于安逸慵懒,就是低能智障;再或者,神农氏内部可能纷争内耗严重,削弱了实力,呵呵。总之老领导陨落了,新领导登场了。别说炎帝榆罔性格火爆,任何人新官上任都会三把火,对吧,呵呵。此时的炎帝那是临危受命,有中兴神农氏的重任在肩,所以“炎帝欲侵陵诸侯”-见于《史记.五帝本纪》注,以下皆同。
可轩辕人家是“代天行事”,所以各个部落“咸归轩辕。”这个的轩辕,已不再是巧言令色的乱臣贼子了,而是堂堂正正的占据在政治最高峰之上了。与炎帝的争霸之战,轩辕完全掌控着主动权。
“修德振兵”就是说,轩辕开始整军备战,准备打仗了;“治五气,艺五种。”东汉.郑玄说:“艺,树也;五种,黍稷菽麦稻。”意思是说,轩辕做好了粮食储备等后勤准备;“抚万民,度四方。”对内安抚民心,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对外,做好其他部落的外交工作,要么你帮我,要么你中立。毕竟神农氏是曾经的王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嘛,所以轩辕必须要做好外交工作。“教熊罴貔貅貙虎”意思是说,轩辕训练猛兽作为战争利器,就如同印度人的战象,德国的坦克车呗。军队训练好了,武器配备齐了;后勤物资准备妥当了;内部安抚好了,不会祸起萧墙;外交工作也做好了,不会横生枝节腹背受敌;猛兽突击队也训练完毕了。一切一切都万无一失了,于是炎黄战争爆发了:“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阪泉在哪儿?上网收索你会发现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山西省太原市的阳曲县;而第二种说法,说是在河北省的涿鹿县;第三种说法,也是说是在山西省,说是在山西省的运城市;而第四种说法,则是新近才出现的,说北京延庆的张山营有两个村庄,分别叫作上阪泉和下阪泉。如果若是再没有其它的选项,我张嘴就会说,我相信答案是第三个。就是我认为,阪泉之战是发生在今天山西省运城市的南郊。下面说我的论据。
有什么理由说,阪泉之战是发生在运城市的南郊呢?因为历史上共工氏在那个地方。而共工氏是神农氏的分支嘛。那么怎么证明历史上的共工氏就是在山西运城附近呢?因为历史上的四岳国在那个地方。《国语.周语下》中有这样的话:“昔共工氏弃此道也...伯禹念前之非度…共之从孙四岳佐之…祚四岳国,命以候伯,赐姓曰姜”。
《国语》说的很清楚,后来的四岳国,继承的那就是共工氏的社稷。即四岳国的所在地就是曾经共工氏的所在地。你可能不太了解这个四岳国,但《国语》那句话讲的很清楚,四岳姓姜,哎,呵呵,就是姜子牙那个姜,这下你知道了吧?而咱们都知道,历史上建立周朝的姬姓,世代都与姜姓通婚。那么姬姓最初的聚居地是在哪呢?在今天山西南部的临汾,这是历史定论。注意昂,周人以前是居住在山西的,他们是山西人,后来是因为商王武丁讨伐他们,准确的说,是商王武丁去讨伐他们那一帮儿。结果周人就背叛了哥们们,转投到商朝门下,当叛徒了。然后周人的哥们们,掉过头又来打周人,周人在山西是实在混不下去了,这才搬家到了陕西彬县。他们在彬县住了一百多年,他们又跟着吐火罗混。周人当小弟当习惯了,呵呵,在山西的时候,是跟着古印度语雅利安人混,给人家当了七百年的小弟。到了陕西之后,又跟着吐火罗混。前一分钟还是哥们,后一分钟吐火罗就翻了脸,把周人在彬县的家园给抢去了。周人这才被迫搬到了岐山。后来是商王武乙驱逐吐火罗,注意昂,前一个是商王武丁,现在是商王武乙。商王武乙驱逐吐火罗,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之下,周人出了个大英雄季历,就是后来周文王姬昌的爸爸。正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周人乘势而起,这才建立了后来周朝。
既然说曾经的姬姓和姜姓,他们世代的通婚,既然周人的原聚居地在晋南的临汾,那么姜部族的四岳国,就应该不会距离周人太远才对。绝不会出现一个在晋南,另一个在晋北的情况。王玉哲先生认为,四岳山就是现今的霍太山。而霍太山则是北起晋中的介休县,南到晋南运城市的绛jiàng县。注意昂,运城市与临汾市都是在晋南,两地相比邻。而从炎黄地望上看,神农氏的根据地是在陕西的宝鸡,在黄河以北。既然说,可供咱们选择的答案之中没有陕西,也就是说,炎黄决战,炎帝那是出陕决战的。那么炎帝他必然要依托一个他认为最为忠心的,最有实力的部族才能作战,对吧,是这个道理吧?而这个部族当然就是共工氏呗。共工氏出自于神农氏,是昔日的神农王派这个分支部族前往山西,去统治那里的异姓氏族。而此时,轩辕的有熊部,则是在今天的河南新郑附近,在黄河以南。上古打仗,同样也涉及到军队调运,后勤保障,因此攻守双方隔着黄河布防最为合乎逻辑。现在是势均力敌,不是你追我跑,陕西人和河南人打仗,怎么会跑到河北去呢,对吧?因此咱们可以很笃定的排除河北涿鹿和北京延庆的观点。现在只剩下了晋北的阳曲县和晋南的运城,这两个可选答案了。咱们再结合共工氏的地望,就可以选定“阪泉”,就是在今天山西运城市的南郊,因为只有那个地方才合乎“阪泉之野”这个定语。野,是山下平坦空旷之地的意思。轩辕很可能是从三门峡偷偷的渡过了黄河,翻越中条山,居高临下,凭山立寨,与在山脚空旷之地立寨的炎帝展开了会战。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就算炎帝是战神级的人物,但对手是蓄谋已久的,准备充分的,算无遗策的轩辕。神农部最多只能取得一些战术上的胜利,而绝不可能取得战略上的最终胜利。但是“三战,然後得其志。”—见于《史记.五帝本纪》
可见炎黄决战,黄帝打的还是很艰苦的,因为下一场的“涿鹿之战”黄帝只一战便“遂禽杀蚩尤”。请注意,战胜炎帝之后,太史公马上就把轩辕给改称为“黄帝”了。那么战败之后的炎帝又是什么结局呢?太史公没有写。呵呵,也许是同室操戈,太史公不愿意写。不过以黄帝他老人家的高瞻远瞩来看,炎帝难逃一死,因为只要炎帝不死,那就是一面战乱不止的旗帜。但是,如果我若是轩辕,呵呵,这个不敢对比昂,不敢比。假设,如果我若是轩辕,我肯定不会明确受意部下去处决炎帝的,只会作暗示,呵呵,否者的话有弑主之嫌嘛,呵呵。不利于树立自己光辉高大的仁义形象,更不利于安抚与炎帝有关联的诸侯已经他们的部众们,难不成把他们都杀了吗?所以纵然炎帝不是战死于沙场,而以一个帝王的尊严,也逃不脱自裁的结局。不过讲个笑话昂,呵呵,鉴于石器时代的兵刃割脖子不太好使,那么,要么象“南宋少帝”一样跳进黄河;要么象“崇祯皇帝”一样吊死在歪脖树上。总之,现在的黄帝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华族共主了,所以太史公也就恭恭敬敬的把轩辕给改写成“黄帝”了。
-节录于《老赵读历史.第一卷》视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