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十一年(年),负责夜观天象的司天台,向唐德宗汇报告,“荧惑太白犯太微上将”,预兆国家将丧失擎天之柱。
果然不足一月,马燧于长安私宅中病逝,享年70岁。德宗为辍朝四日以示哀悼,追赠其为太尉(一作太傅),赐谥号“庄武”。
其实,早在八年前,马燧就因为一个严重的误判身败名裂,淡出了唐朝的军事集团。
1、平凉劫盟中的严重误判。
马燧作为中唐最能打的几个名将战功屡屡,时任吐蕃大相尚结赞,都曾颇为忌惮的对部将说:“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瑊而已,当以计除之。”
贞元二年(公元年)八月,尚结赞领兵大举寇泾(今甘肃泾川)、陇(今陕西陇县)、邠(今陕西彬县)、宁(今甘肃宁县)等州,“掠人畜,割禾稼,西境骚然”。
当吐蕃兵锋直抵凤翔,被李晟在汧阳城(今陕西陇县)设伏大败而逃,尚结赞仅以身免。
凤翔、汧阳城和长安的位置关系
踢上了李晟这块铁板后,尚结赞暂时断了攻入关中的念头,屯兵于盐(陕西定边)、夏(陕西靖边)两州等待机会。
也算尚结赞倒霉,当年冬天甘陕大寒,滴水成冰,雪厚盈尺。吐蕃士卒被冻得病死甚多,作为食物来源的牛羊也大量倒毙。
德宗李适趁机以马燧为绥、银、麟、胜招讨使,带领华州节度使骆元光、邠宁节度使韩游瑰及凤翔府各镇军队联合讨伐。
被寒冷气候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尚结赞,赶紧遣使求和。他早就通过细作得知,马燧虽然很能打,但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爱财。
尚结赞命大将论颊热带着重礼来见马燧,请他从中斡旋两国会盟之事。次年四月,马燧带着论颊热入长安觐见,极力劝说德宗同意会盟,并愿意以身家性命担保。
结果,这次会盟以尚结赞劫杀唐朝会盟使告终,史称“平凉劫盟”。(详见拙作《帝国的诡诈——崔希逸背盟攻杀、尚结赞平凉劫盟》)
平凉劫盟后,唐蕃关系跌入谷底。德宗开始执行强硬的对蕃“三不政策”(不谈合盟、不见蕃使、不接国书)。此后30余年,两国边将各显其能,大打出手。
作为会盟的担保人,马燧被罢去兵权,封了个司徒兼侍中的闲差,窝在长安颐养天年。
虽然平凉劫盟的误判,让马燧身败名裂,但他之前的累累战功不应该被埋没。
作为一员纵横沙场30余年的宿将,马燧至少有三大战役打得极为惊艳,令人难以忘怀。
这便是大败汴州节度李灵曜之战、吊打魏博节度田悦之战、平定李怀光之战。
2、平定汴州之叛
唐代宗大历十年(年),河阳三城(故城在河南孟州市西)兵变,乱军赶走了河阳节度使常休明,大肆抢掠周边城镇。
唐廷将时任商州刺史的马燧,提拔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命其带兵平叛。
次年五月,汴州(河南开封)大将李灵耀反叛,占据州城,切断漕运,向长安送表章要求封为节度使。
唐代宗无奈之下,册封李灵耀为汴州、宋州(河南睢阳)等八州节度留后。但李灵耀并不满足,拒不受命,开始暗中勾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
田承嗣派侄子田悦,率军支援李灵耀,左右夹击大败唐将刘洽。
河南河北两地藩镇连声同气,让唐庭非常紧张。代宗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联合讨伐李灵耀。
可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惧怕河北藩镇军,逡巡不前不说,还声称遭受袭击,焚营西逃。
马燧亲自去见李忠臣,请求担任前锋,挥军直逼汴州。
李忠臣见马燧进展顺利,有心顺手摘个胜利果实,便带兵沿汴河南岸进军,与马燧沿北岸前进的行动相呼应。
随着,马燧在西梁固痛击李灵耀帐下大将张清。觉得形势不妙的李灵耀拿出了自己的王牌——八千人的“饿粮军”。
可惜这支号称王牌的部队,依旧不是马燧对手。
在浚仪城附近,马燧统领的河阳军在平原地区硬撼“饿粮军”。当面锣对面鼓,结结实实给李灵耀上了一课,打得他抱头鼠窜,河阳军一战成名。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见马燧吊锤了李灵耀,赶紧命田悦领精兵两万驰援。
应该说,河北藩镇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很强。田悦挥师南下,连败杜如江、李正己、刘洽、长孙全绪等人,乘胜逼进至汴州三十里处扎营。
也该李忠臣倒霉,他本来准备顺手摘个桃子,不成想田悦打到门口了。李忠臣只得整合宋州、淮南、浙西的唐军与田悦交手。但在河北铁骑的冲击下,唐军再度崩盘。
无奈中,李忠臣只能向他眼中的小字辈马燧求救。
马燧带四千兵卒星夜赶来,夜袭田悦大营,黑暗中田悦匹马而逃。李灵耀听说田悦逃走,也连夜带着百余名卫士落荒而逃。
收复汴州后,马燧将战功让与李忠臣,带兵在城外扎营。
果不出马燧所料,生性暴躁的李忠臣不但独吞了战功,还找借口杀了与之争功的宋州刺史李僧惠。
马燧看到李忠臣此人不值得为伴,便带军返回了河阳三城。
3、吊打魏博节度田悦
大历十四年(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去世。临终前,他觉得儿子孱弱,便让侄子田悦袭任节度使。
此事,开唐朝藩镇节度使子孙世袭之先河。
田悦世袭魏博节度使之初,为了稳定人心,表现的很恭顺。但马燧早就看透了他的本质,上表声称他早晚必反。
作为直接面对河北藩镇的河东节度使,马燧开始在太原苦练精兵,以备不时之需。
年(唐德宗,建中二年),田悦果然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成德节度使李惟岳一起反叛。
德宗命马燧率步、骑两万人和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军行营兵马使李晟会合平叛。
十一月,马燧率军抵达邯郸,田悦派大将杨朝光率兵万名,在双冈建东西并列的两个营寨抵御。
马燧率李抱真、李晟直扑杨朝光营寨,田悦对部下说:“杨朝光守营士兵万人,即使马燧用全部精兵进攻。数日内也不可能攻下。等我攻下临洺,回师夹攻,唐军必败。”
田悦的预见并没有错,唐军在杨朝光营寨外进攻数日未能得手。田悦得知唐军受挫,亲率一万多人赶来增援。
马燧命大将李自良、李奉国率骑兵会同神策军在双冈外阻击,他下令道:“让田悦过来,立斩你们!”
同时,马燧命人将刚刚打造好的燃火车推出,趁着风势火烧了杨朝光的营寨。唐军趁机攻入,斩杀杨朝光和大将卢子昌,斩首五千余级。
田悦见杨朝光营中火起,心知不妙,连忙撤回临洺,整顿全军准备决战。
马燧赶到临洺城下与河北叛军接战一百余次。田悦军大败,斩首一万余级,缴获粮食三十万斛。
建中三年(年)正月,田悦面对唐军压力,向淄青节度使李纳、成德节度使李惟岳求救。
李纳派大将卫俊率军一万赶来救援,李惟岳也派兵三千前来。田悦召集被打散的士兵两万多人,在洹水筑堡垒,淄青军队驻扎在他的东边,成德军队驻扎在他的西边,互相呼应。
马燧率领唐军于漳河岸边扎营,田悦事先在派大将王光进,在漳河桥梁边筑城固守,堵住唐军过河之路。
唐军数次抢渡漳河不成,损失颇大。
为此,马燧派人在河道上游,将几百辆军车用铁锁相连,车上装满土石,顺利截断了水流湍急的漳河。
唐军强渡漳河后,营中存粮已少,将领们都建议马燧在漳河固守等待补给。
可马燧却命各军只带十天口粮,继续前插与田悦隔洹水对峙。
李抱真和李芃都赶来询问,“为何粮少却深入敌区?”
马燧答道:“粮少只能速战,兵法说调动敌人,而不受敌人摆布。现在田悦和淄青、恒州三支军队互相呼应,用意就是坚守不出,等我军粮尽。如果我们攻敌必救之处,田悦一定会出战。我们就在野战中击溃之。”
洹水与临洺、魏州的位置关系
唐军渡过洹水后,田悦果然坚守不出。
马燧命各军半夜吃饭,鸡叫前击鼓吹号直奔魏州。但同时,马燧也发下将令:“各军听到敌军追来,即刻掉头列阵,与叛军野战。”
随后,他又安排一百名骑兵准备柴草火种,埋伏在河旁密林中。如果看到田悦军过河追击,就放火烧桥。
唐军不过走了十几里,田悦就带着淄青、恒州步骑兵四万多人过桥追来。
马燧走到阵前,召募五千死士分列左右,等田悦急匆匆的赶到。马燧二话不说,亲自带着死士发动突袭,田悦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河东军战胜后,神策、昭义、河阳各军掉头合击,田悦军大败。等到叛军逃至洹水边,浮桥早已烧掉。
叛军自相践踏,淹死的不计其数,唐军击杀大将孙晋卿、安墨啜,斩首两万余级,俘虏三千余人,淄青兵死亡殆尽,尸体相叠三十多里。
田悦带着一千多残兵败将逃到魏州。
田悦逃至魏州闭门坚守,朱滔(幽州卢龙军节度使)与王武俊(恒冀都团练观察使)联军五万救援。
唐德宗派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朔方军步骑兵一万五千人增援马燧。当时,马燧已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列宰阁。
按常理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应受马燧节制,但李怀光仗着朔方军战斗力强横,根本不把马燧联军放在眼里。
他不听马燧的将令,擅自出战朱滔的幽州兵,招致大败。
此时,马燧军中存粮已尽,只得退驻魏县,削平河北藩镇的努力再度失败。
河中府地图
4、一月而平李怀光
兴元元年(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乱,掳掠泾阳、三原、富平等地后,盘踞在河中(山西运城地区)。
李怀光手下的朔方军本是郭子仪旧部,多年以来一直在西部与吐蕃交战,是唐庭手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因此,李怀光之叛比任何节度使叛乱都更为危险。
危难之中,马燧主动向唐德宗请缨,并放出豪言:“给臣一个月粮草,臣为陛下讨平河中!”
德宗听后大喜,命侍中浑瑊、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邠宁节度韩游瑰、鄜坊节度唐朝臣,一起配合马燧共讨李怀光。
马燧兵至同州长春宫(陕西大荔县朝邑镇)时,骆元光与浑瑊已经屡败于李怀光部将徐庭光之手。
长安、长春宫、河中府位置关系
马燧考虑到长春宫三面悬崖的险要地形,以及朔方军的优良传统,决定以怀柔之策招降徐庭光。
他单骑来至城下徐廷光早就听说过马燧的威名,在身上躬身施礼。马燧高喊道:“朔方军在太师(郭子仪)率领下,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还天子,天下无不敬仰。今天如何与佞臣贼子走在一起?太师泉下有知,定然为之羞愧。你等有何面目去见太师?!”
朔方将士本就不愿叛乱,听闻马燧之言,无不扶胸痛哭。
这时,马燧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
他向前走了几步,撕开衣襟露出胸膛,对着城上喊道:“这里距离不远,如果你们还不相信我,就一箭射死我吧!”(燧又曰:“尔以吾言不诚,今相去不远数步,尔当射我!”乃披襟示之)
见到马燧之举,城上城下哭作一片。
徐廷光令人开城投降,朔方将士欢声雷动,大呼:“复为大唐子民矣!”(吾辈复得为王人矣)
此后,在马燧的感召下,沿途叛军纷纷归降,仅用二十七天,便杀至叛军腹地。
朔方将领牛名俊,割下李怀光的头投降。这场震动唐朝的叛乱,不到一月便被马燧平定。
事后,名将浑瑊私下对部将说:“我曾认为马燧用兵和我差不多,但一直奇怪,他能多次地击败田悦。现看他用兵料敌,我比他差得远!”
(浑瑊由是服燧,私谓参佐曰:“予尝谓马公用兵与予不相远,但警怪累败田悦;今观其行兵料敌,吾不迨远矣!”)
李泌出山图
正是因为马燧的累累战功,平凉劫盟后,德宗招李泌入朝为相。李泌入相后第一件事,就是力保李晟、马燧二人的功名。
他带着李晟、马燧、柳浑(皆因反对平凉会盟被贬)入见德宗,说道:“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闻有谗之者,望陛下坦然待之,使其自保无虞,愿陛下勿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勿以位高而自疑,天下就可以安定。”
德宗说:“卿所言实为国家之大计。朕当书绅,二大臣亦当共保之”,李晟、马燧皆痛哭拜谢。
贞元五年(年)九月,马燧和李晟凌烟阁上绘像,列于开国元勋之后。
贞元九年(年)十月,德宗再度召见马燧,因马燧常年在外征战患有足疾,德宗特地允许不拜就座。
当时太尉李晟刚去世,德宗哽咽着对马燧说:“从前你和李晟一起来,现在只见到你了,不免觉得难过。”
马燧伏地痛哭,退出时因腿脚不便倒在地上,德宗亲自扶起,送到台阶边。
纵观马燧一生,曾极尽荣耀,也曾无比落寞。但他在平定藩镇反叛过程中的不世之功,不应该因为平凉劫盟的那个误判,而被我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