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彬县 >> 彬县特产 >> 作为教育家的范仲淹

作为教育家的范仲淹

在百度百科“范仲淹”这个词条下,写着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但在我这两周追踪范仲淹人生足迹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实在应该给他加上个“教育家”的头衔,因为范仲淹几乎每到一地,就会建学校、兴教育,他创建过的学校中有名的有苏州府学(现在的苏州中学)、绍兴稽山书院和邓州花洲书院。

在本文中,我要盘点一下范仲淹在各地为官时的建学事迹和他的教育思想。

建学事迹

1、安徽广德(-)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到天禧元年(),范仲淹在广德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事,负责讼狱之事,这是范仲淹中进士后第一次进入仕途。《广德州志》载:最初,广德人没有学习的风气,范仲淹就兴办地方教育事业,聘请了三位名士作为老师,使当地读书风气越来越盛,不断有人考中进士。但对此我要存个疑问:范仲淹初次任职,而且是负责刑狱诉讼的,他并不负责当地教育,我认为他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这件事存疑吧。

2、商丘应天书院(-)

商丘当时是北宋的南京应天府。应天府书院的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的私学。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范仲淹在中进士之前的五年,一直在应天府书院读书。

天圣四年(),这年范仲淹为母服丧,居住在南京应天府,被时任应天府守的晏殊聘为府学主管。因此,从天圣四年()到天圣六年()两年多的守丧期间,范仲淹一直在应天学院做管理工作。这段经历也让他初步积累了办学经验。《范仲淹全集》中记载:范仲淹训导督促学生很有法度,并且以身作则,勤劳恭谨。学生们读书、吃饭、睡觉,都按时刻表进行。每次给学生出题,必定自己先作一篇,来探知题目的难易。

商丘应天书院

3、苏州府学(-)

范仲淹在宋仁宗景祐元年()六月到景祐二年()冬季,在苏州任知府。

苏州是范仲淹的家乡,所以范仲淹有定居于此的想法。他曾在南园买了一块地,准备安家。一位风水先生说,这可是块风水宝地,谁得了它,必定世代出公卿。范仲淹听后说,我在这里安家,只我一家富贵;不如在此建个学舍,让吴中子弟都来受教育,大家一起富贵。于是,他在这块地上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府学,请胡瑗“首当师席”,著名学者纷纷来苏讲学,一时间盛况空前,影响遍及全国。当年的府学,就是现在的江苏省苏州中学,中间一千年的时间里,它一直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存在。

苏州中学内景

4、江西鄱阳(-)

景祐三年()八月到景祐四年()年末,范仲淹任饶州知州,治所就是现在的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

到饶州任后,范仲淹为州郡学校选定新校址,兴建新校舍。城东南妙果院旁,有文笔峰和砚池,这里湖水环绕,长堤数里,林木掩映,峰峦峻拔,景致清幽秀美,校舍就坐落其间(不知道是现在的什么地方,遗址肯定已经没有了)。新学落成,学生日益聚集,当地教育事业越来越兴盛。饶州郡学内有柏树十八株,当地人都称其为“范公柏”。据记载,饶州民风好斗,官吏狡诈生事,欺压百姓。范仲淹通过兴办学校、公布宣传法规条令、尊尚社会贤达等方法教育官员和百姓,一年多时间,地方风气发生根本性改变。

5、江苏镇江()

宋仁宗宝元元年()正月,范仲淹从饶州到润州上任。润州的治所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

润州原有府学,始建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润州知府柳开在州衙子城东南隅建先圣庙,创办州学。范仲淹在知润州期间,进一步兴办州学,建立新的学宫,并聘请江南处士李觏前来讲学。

6、绍兴稽山书院(-)

宋仁宗宝元元年()十一月,范仲淹由饶州移任越州,现在的绍兴。他在绍兴一直呆到康定元年()三月。

范仲淹在绍兴的府址就在现在的府山(古越龙山),越王台的后面。在附近,范仲淹创建了稽山书院,聘请新昌大儒石待旦前来讲学,并把李觏从镇江挖来讲课,一时之间绍兴学风大盛。之后,南宋的朱熹、明代王阳明都曾在此开课讲学。

稽山书院

7、陕西彬县(-)

庆历四年()到庆历五年()年底,范仲淹在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任上。

范仲淹在邠州时,曾经主持重建地方州学。原来校舍非常狭小简陋,范仲淹选定新址,派遣两位地方官员主持工程。新校舍建成后,范仲淹已经离开了邠州,到了邓州任上。邠州学校官员写信给范仲淹,请求范仲淹为新校作记,范仲淹因而作《邠州建学记》。在这篇文章里,范仲淹表达了自己的治政思想和对教育事业的看法,后面会详加阐释。

8、邓州花洲书院(-)

庆历六年()正月,到庆历八年()年底,范仲淹知邓州,在这里呆了整整三年时间。

邓州城东南隅洼地,历任知州曾在这里修湖成洲,种植花木,修建亭台,称“百花洲”。范仲淹在此地创建了州学讲堂“春风堂”,还亲自在里面讲学。这时的范仲淹虽然从政治舞台上退下来了,但他的名望比以前高了许多,已经成为了当代的知识分子楷模。宋朝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等一批政界、思想界名流都曾前往“春风堂”听课,一时之间,邓州文运大振。范仲淹去世后,当地人将“春风堂”改名为“花洲书院”,并在旁边建范文正公祠,祭祀、怀念范仲淹。后来,历朝历代的邓州地方官都对百花洲书院进行过修葺,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办学最久的场所之一。

邓州花洲书院

教育思想

范仲淹的教育思想可以从他的两篇文章中看出来,这两篇文章分别是《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和《邠州建学记》。

《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是范仲淹在管理应天书院时作的。范仲淹在文中借朱从道之名,阐明“从道”的含义,以及自己对书院育人的主张:书院育人,应培养有操守、有高品德、对国家有作为的人才,能把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以天下苍生为念。范仲淹在文中说:所谓“道”,是“臣则由乎忠,子则由乎孝,行己由乎礼,制事由乎义,保民由乎信,待物由乎仁”。一个向学之人,如果能够追随此“道”,“然后可以言国,可以言家,可以言民,可以言物,岂不大哉?”

《邠州建学记》是范仲淹在邓州任上所作(见前文)。此时的范仲淹,经历了多年的官宦生涯,治政和教育思想更加成熟;尤其刚刚经历了“庆历新政”的失败,心里有很多关于自己的从政思想的话要说。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主体部分是改造官员队伍素质、改变官员队伍组成结构,这也是范仲淹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其中,创办学校、兴办教育被范仲淹视为最为重要的手段。《邠州建学记》开宗明义,说:“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范仲淹的历史观非常超前,在人才问题上他不赞同厚古薄今的观点,而认为一切根源在于未能兴办学校、振兴教育、培养人才。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是为人称道,这也说明,每位成为教育家的人都有着“天下为公”的情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