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720/9207669.html
导语:
周原自古公亶父时期就开始作为周人的政治、文化文化中心,并且一度成为周代的宗庙所在。自文王时期,文王迁丰,武王迁镐,此后丰镐一直作为西周时期的都城所在,一直到周幽王时期,犬戎大举入侵,攻占镐京,周平王不得不东迁洛邑,营建新都。
周原在周人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周人的历史记忆来说,是他们自中原奔戎,又从戎回归中原的重要一站,也是文王和武王发家的起点。周原上发现的若干处大型建筑基址是周人早期所建,同时也是西周重要的上层居所和宗庙场所。
一、周原所在与周原遗址
1.先周时代始建周原
关于周人发源的历史,史书最早追溯到了黄帝时代,后稷之母姜嫄,履巨人迹而生稷。其母认为此子不祥,因此将其遗弃,神奇的是野兽不践踏其身,鸟儿还专门衔来草木为其制作居所,因此后稷也名弃,意味丢弃之意。
大约古代人们在追溯自己的祖先时大多带有神话传说色彩,周人在追溯自己的祖先时将其刻画为教民务农的神,这位神还有着无比的美德,是为周人最早的先祖。
图一姜嫄履巨人迹历史记载,周人在建立周代以前,曾分别为夏、商的职官。周人某代先祖名不窋,因为预见了夏后氏德衰,故而辞去官职,带领部众逃亡戎狄部落之间。从社会经济上来看,当时周人已经学会了农业耕种,但是逃往戎地之后,只能学习戎狄成为专门牧羊养马的部落了。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几代,直到公刘时期才开始复兴农业。
在古代社会中将戎狄与中原地区区分得很开,主要就在于二者从生计方式来说就有很大区别。周人属于黄帝的一脉,在他们看来,自己是与戎狄等部落有根本区别的,果然,自公刘之后,周人部落一步步将都邑迁出戎狄之地。
图二周原遗址周人迁往中原大的第一站是豳地,其具体位置大概在今天的陕西彬县一带。自古公亶父时期,周人复又继续迁都,史书记载古公亶父带领周人渡漆、沮,逾梁山,至岐下周原,周人在周原一代开始营建宫室,将其最为图谋中原的重要根据地。
周原时期发生了许多对于周人而言的重大事件,首先就是季历被封为殷牧师,并娶了当时的宗室女为妻。大约是周人势头强劲,令商王室不安,文丁杀掉了季历。而殷商晚期的衰微给了周人喘息之机,文王趁机大肆征伐周围的戎狄,并且将都城迁移到了丰。
2.周原与周原遗址
今天所见的文献中记载的周原大约在陕西扶风和岐山县一带,周原自古公亶父时期始一直到西周末年,犬戎入侵废止。西周时期周人与戎狄关系微妙,首先来说,周人自诩为农神之后,不得已逃往戎狄部落,在他们看来是一件没落的事情,因此才会图谋几代复迁中原。周人注重宗法,一方面是维系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则是以文明区分自己与戎狄之间的关系。周人自戎狄发家,最后也是亡于戎狄,可见先秦时期自农业部落外,游牧民族势力也非常强大。
图三周原遗址分布图今天的周原遗址上面保留了丰富的宫殿建筑、房屋建筑遗址,还保留了数量众多的陶窑、冶铜遗址、墓葬、制作骨器的场所、玉石器作坊和大量青铜窖藏等。周原遗址又以数量众多的青铜器窖藏和大规模的宫殿建筑基址闻名于世。
窖藏以扶风庄白村窖藏、董家村窖藏和齐村窖藏出土大批青铜器,建筑遗址以凤雏家族建筑基址和云塘-齐镇建筑基址群最为突出。
二、凤雏甲组建筑基址的结构与礼法
1.凤雏甲组建筑基址形制
凤雏甲组建筑基址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遗址内,整个建筑面积约平米,坐北朝南,形制规划呈现出早期庭院建筑的特点。整座建筑尤其注重中轴线和对称的设计理念,由南向北依次包括照壁、前院、门塾、庭院、前室、过廊和东西小院、后室组成主干部分,以堂、院为中心,东西两侧对称分布有东厢房和西厢房,东西厢房均为符合建筑,由若干间房屋组成。如果只看形制布局的话,我们甚至可能会惊讶:这不就是老北平的四合院吗!
图四凤雏甲组建筑复原图2.凤雏甲组建筑的设计理念
我们知道,在宫殿屋舍的规划上最讲究的几个概念: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和对对称分布。在凤雏家族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主从关系,以前堂和后室内的分布代表的似乎是前朝后寝的宫殿建筑理念。
并且在前堂和后室中间还有廊院相互连接,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前堂之南,门房以北的地方有开阔的中院,中院的存在是为了突出前堂的作用,是前堂的附属建筑,这样的设计我们在今天的故宫也能见到,因为在殿前往往有宽阔的空地,能够用做举行仪式和显示权威。
图五凤雏甲组建筑遗址图另外,前堂作为最为核心的存在,显然担负着重要的意义,其功能应该是和政治相互关联的。前堂之南有三座台基,这显示出前堂的位置是高于整个建筑的,似乎暗合了古代的天子居于高处的设计思想。
究其根源,这种设计特点早在西周时期的建筑中就已经存在了。周人重视礼法,也重视对称的理念,对称式设计是建筑秩序的体现,因为重要建筑往往是分布在中轴线上,而其他不重要的建筑则是于中轴线两侧分布。根据这些设计理念,以及其在周原建筑群中的特殊地位,我们认为,这一建筑就是西周贵族的宫殿建筑。
三、云塘-齐镇建筑基址群的结构和功能
作为周原遗址内的重要建筑群,云塘齐镇虽然不如凤雏家族建筑那样规模宏大,但是其基本设计理念和筑造风格上却有共同之处。
1.云塘-齐镇建筑基址群
云塘-齐镇建筑基址群是由若干个房址组成的大型建筑群,总共包括了8个或紧密相连或分散的房屋建筑。其中以1号房址的组合最具规模,也最具有代表性。1号房址群包括门塾、中庭和堂室建筑,中庭U型石子路和堂室南部两侧的东西厢房组成,和凤雏甲组建筑相比,少了后室和小院的设置,规模相对较小。不过在1号房址群的东侧存在一个以4号房址为核心的建筑群,在1号建筑群的西边还有一间单独的房址建筑。
图六云塘-齐镇建筑群2.云塘-齐镇建筑群的设计理念
从结构上来看,云塘-齐镇显得不是那么完善,只有堂院、厢房的结构,而没有后室结构。从这一点上来说,云塘-齐镇似乎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从主体的堂室来看,前面依然有大片的空地,甚至在空地中间还颇为讲究地铺设了石子路,石子路直接和堂室的三座台阶相连,体现出以堂室为主的建筑特点。堂室四周有两两相对的密集柱洞,表明这座建筑很可能是回廊式的结构,既有可能是用做举行大型公共仪式的建筑,也就是西周的宗教建筑。
图七云塘-齐镇建筑群复原如果说堂室为宗庙建筑的话,东西厢房应该就是贵族来次举行仪式是暂时休息的地方,也有可能是供奉祖先衣冠的地方。东侧的小建筑群可能也是规模较小的一处宗庙建筑,而西侧的寝室应该是守护宗庙的官员居住的场所,与宗庙建筑群组成了完整的的部分。尽管这座建筑中结构相对分散,但是也具有中轴对称和重要建筑居中、靠北分布的特点,在建筑上以堂室为主,体现相互西周贵族重视礼法的思想。
结语
在西周建立以前,周人就已经开始形成一套完整的礼法体制,凭借这样一套体制凝聚思想、规范行为。这种自我约束和规范与殷商后期商王失道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是周人在政治文化上压制商人之所在。作为西周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周原的存在是周人兴起和繁盛的见证,在周人心中的地位甚至远远超过了都城镐京。
周人在政治上极力以示自己与戎狄的区别,并且凭借多次迁移都邑逐渐与戎狄划清界限,但是最后却还是败于戎狄之手。战火无情,周原毁于兵火之中,西周贵族在仓促之间将青铜重器埋葬在了自己眷念的故土,宗庙、宫殿也毁于一旦,自己则背井离乡,踏上了东迁的未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