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元宵节可谓是中国人过年的压轴大戏,赏花灯、猜灯谜、走百病、迎紫姑、各种热闹的元宵节习俗流传至今,让人们在喜庆欢乐的气氛里过完团圆年。在彬县的水帘村,当地村民则有着与众不同的元宵节习俗——“点灯山”。
水帘村所点的“灯山”原名明岨山,山顶壁上凿有大小灯窟穴窝余盏,形似寺院、灯塔、北斗七星、轿顶、牌楼等,居民元宵张灯,以祈有年,县志称“明岨翚金”,是彬州十二景之一,有最早的霓虹灯之誉。《西游记》问世之后,人们根据这里水草肥美、花果茂密为其取名“花果山”,供奉的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沐浴斋戒点灯山
每年的正月初七,水帘村的十几名男村民开始沐浴净身,持斋守戒,在家里另起锅灶单独吃素斋。正月十三开始在山上居住并封闭山门,直到正月十七整个活动结束才下山。参与者每年轮流,由轮到的每户出一人,有老有少,由曾经点过灯的一名长者担任“会长”组织分配点灯的各项工作。
今年一共13名村民上山点灯,“会长”名叫何拴战,56岁的他是第三次上山点灯。“我上一回点灯还是十几年前,村里有多口人,男的也得多,轮一圈就得这么长时间,”何拴战说,“虽然山上的工作很辛苦,条件很艰苦,但是村里没有人不愿意承担这个义务,都把这件事当做是光荣的任务。点灯点好了,今年整个村子都会给你竖起大拇指。”
自力更生祭祖先
花果山山体大概有十几层楼高,山上的生活设施,点灯工具全部靠人力用绳子拉上来。被褥、锅灶、食物、煤炭、用水,十几个人的用量加起来不是个小数目。“最早先都是硬拽上来,最近几年给山上装了滑轮,能省些力气,”何拴战说道,“有人问为啥不用电机,那样就没有意义了,相传这山上的山洞是先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开凿的,在山上自力更生靠双手创造生活,我们每年点灯山也算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吧。”
洗油碗,搓灯芯,制火把,添灯油,这些点灯的准备工作也都在山上进行。“在山上的每天工作前要烧香敬神,祈求点灯顺利。阴历正月十四开始点路灯、七星和轿顶,十五和十六两天全部点亮,”何拴战说。油灯燃烧的时间不长,每次能持续大概两个小时,但是油碗数量多,需要十几个人分工明确,密切合作,才能将山壁上的图案清晰地呈现出来。放灯,添油,点灯都在三四米高的木质脚手架上完成,没有很好的安全防护,甚至会有风雪的侵扰。“点灯时必须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否则是点不亮小小的灯芯的。”何拴战说。
以老带少传薪火
62岁的何民权今年也是第三次上山,他回忆道:“我第一次点灯大概是20多岁,因为“文革”时期点灯山的活动中止过好些年,当时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见过点灯山了。那一次是和在新中国成立前点过灯的老人上来的。从来没点过灯,上山后不知道要干什么,就跟着老人们边看边学打下手。”到了第二次上山,像何民权这样有经验的人,又成了点灯山的主力,将先人们告诉他的流程再继续传递下去。
今年最小的参与者是23岁的刘文峰,已经结婚成家的他现在在县城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刘文峰说,上次轮到他家是爷爷上山,这次在煤矿工作的父亲请不了假,于是他来顶替。“村里像我这个年龄的人中好像还没有点过灯山的,”刘文峰腼腆地一笑,“以前每年元宵都在山下看,这次上山点灯,虽说是帮忙打下手,感觉也挺有意思的。”
去年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公布,在水帘村村民中代代相传的彬县灯山会作为民俗类入选。何民权说:“每年的灯山会,都是水帘村的头等大事。希望能这么一直不断地传承下去。如果十几年后等我上不动了,就得轮到我儿子孙子了。”
来源:华商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