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宋六大将门曹高折种姚李话说大

北宋,扬文抑武,以文人为优先,平民子弟,可以通过科举做官,同时,另有一系统,即武官,北宋虽然在政治上压制武官,但待遇上,武官是超过文官的,并且,其子弟不用参加考试,享有荫补特权,即可为将,因此,形成历史上北宋六大将门:曹家将,高家将,折家将,种家将,姚家将,李家将。

一、曹家将:

第一代:“北宋第一良将”曹彬,真定灵寿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一带),灭后蜀,平南唐,战功赫赫,可惜晚节不保,遇到辽国,他就打不过了,年雍熙北伐中,以惨败收场。

曹彬

第二代:曹彬共有七子,分别是曹璨、曹珝、曹玹、曹玮、曹玘、曹珣、曹琮,皆继承为将,以曹玮为首,他十九岁为将,三十岁时已是威名远震,率军伏击党项酋长李继迁,声名鹊起,后来,对吐蕃的“三都谷之战”,毙敌一万余人,声震西北。《宋史》评价,曹玮用兵,“平居甚闲暇,及师出,多奇计,出入神速不可测”。最终升职彰武节度使,封武威郡公,享年五十八岁。获赠侍中,谥号武威武穆郡公,后世遂称其为“曹武穆”。

第三代:曹璨之子曹仪;曹玮四子曹僖、曹倚、曹偀、曹倩;曹琮之子曹佺、曹修;曹玘之子曹佾、曹傅等人,皆为将。曹玘(QI,三声)之女为宋仁宗曹皇后。曹后养子为宋英宗,养孙为宋神宗,先后尊为太后、太皇太后,终年六十四岁。

第四代:曹佾之子曹评,在宋徽宗时,任马军副都指挥使,曹诱,任安德军节度使。

第五代及以后:曹诱之孙曹湜,曹璨、曹玮及曹琮的后裔曹诵曹诗等,皆为将。

曹家将,贯穿北宋始终,与北宋共存亡。

二、高家将:

代表人物是高怀德、高琼,高家将,五代七人封王,七代三十余人为将,还出了一位高太后,即宋英宗的皇后,高太后起用司马光,彻底废除了王安石变法。北宋亡后,大批南渡,高家后裔成为今浙江一带高氏主干,还远徙闽粤、泰国等地。

三、折(SHE,,二声)家将:

八代为将,同样贯穿北宋始末。

折氏,地方大族,五代时割据今陕北一带,后归降北宋。折家将相继世袭府州(今陕北榆林市府谷县一带),北宋西北名将。

第一代:折从阮(古音为YUAN),晋汉周时期,一直以府州为根据地,为中原镇守西北。周世宗时,折从阮为汾宁节度使,其子折德扆为永安军节度使,父子俱为边关主将。

第二代:折德扆(YI,三声)、折德愿。长子折德扆,少年从军,勇猛善战,年轻时便已担任永安军节度使,负责府州军务。折德扆有一女,嫁给了中级军官杨业,后来在戏剧中称为折太郡。

第三代:折德扆之子折御勋、折御卿。长子折御勋,先后任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泰宁军节度使;次子折御卿,曾配合宋太宗,出征北汉,屡有战功,先后任府州观察使、永安军节度使,大败辽将韩德威,斩首五千余级,后来韩德威趁折御卿病重之际复仇,折御卿抱病出战,结果病亡于军中。

第四代: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等。据《宋史》记载,折惟信作战勇猛,折惟忠善于治军,折惟昌智勇双全,兄弟三人皆阵亡。

第五代:折继世、折继闵、折继祖等,皆为抗击西夏名将,折继世先后为延州东路巡检、忠州刺史;折继闵身材长大,熟读兵书,多谋善断,奉命筑宁府、安丰、西安、靖化、永宁五寨,扼制西夏出入道路;折继祖深入夏境,招降部落八百帐,得以加解州防御使。

第六代:折克行等。折克行曾随名将种谔,抵御西夏军队,据《宋史》记载,“每出必胜,夏人畏之,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折克行在宋夏交战中,差一点生擒了西夏的战争狂人梁太后。

第七代:折可大、折可存、折可适、折可求等。名将折可存,“为人刚直不挠,倜傥有大节。”随童贯率军镇压方腊、宋江;折可适,少年英雄,善于骑射,随种谔征战,勇武多智,以战功,先后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渭州(治所在今平凉市一带),六十一岁时病逝于泾原任上。

折可存

第八代:折彦质、折彦野、折彦文等。两宋之交,天下大乱,折彦质率军勤王,迎战金军,战败,后随宋高宗南渡,居官三十余年,做到了知枢密院事的高官;折彦文则在战败后降金,金人仍命其镇守府州,仍与西夏军对峙,后来金人为改善与西夏关系,又将其调往青州(今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一带)任职。

《宋史·折德扆传》记载,“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阨西北,中国赖之。”

四、种(CHONG,二声)家将:

种家本为文官,是北宋五大将门唯一投笔从戎的家族,三代皆为进士出身,以文职起家,却成西北名将,当时,今陕北一带,宋夏各占一半,种家将力抗西夏,屡立战功。

种家将镇守今延安一带,折家将则在延安北边一些。

第一代:种世衡,进士出身,任泾阳知县,因西夏经常犯边,种世衡于是挑选精壮,练习骑射,西夏闻风不敢进犯。后得范仲淹提拔,种世衡开始戍边,由此开创了种家军,他率众在今陕北一带修建了清涧城,以护卫延州。他先后任清涧县知事、环州知州,为防御边患,巧施离间计,除去西夏李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兄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种世衡评价甚高,“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世衡卒,乃录其功,赠观察使。”

第二代:世衡有八子,古、诊、谘、咏、谔、所、记、谊。长子种古,官至泾原路兵马都监,历知原、宁、鄜、隰诸州。五子种谔,即“老种经略相公”,官至鄜延经略安抚副使,镇守今延安一带,以计迫降西夏将领嵬名山,得其军万人,修筑绥州城,攻克米脂城,又败西夏援军八万于无定川。

种谔

第三代:种记之子种师道、种师中,其中,种师道,即小种经略相公,荫补武官,历熙州推官、原州通判、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知怀德军、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知渭州。宋徽宗宣和元年,年,种师道率军大败夏军,因功升任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北宋末年,金兵南下,种师道反对割地议和,最终于靖康元年,年,病逝,年七十六岁。种师中,历任环州(治今环县)知州、秦州(治今甘肃天水)知州、邠州(治今陕西彬县)知州、庆阳府(治今庆阳)知府、秦州知州、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房州观察使、奉宁军承宣使等职,金兵入侵,他入京勤王,后率军救援太原,抗击金兵,力竭而亡。

年,北宋亡。

五、姚家将:

四代为将,主要镇守关中。

第一代:姚保,今陕北定边人,率军抗击西夏,阵亡于无定川。

第二代:姚兕、姚麟。姚兕在与西夏军队交战中,一箭射杀其先锋,以致敌军大败。宋神宗得知后召见,见其箭法果然出色,特赐银枪袍带,并升迁为一路都监;姚麟,也有赫赫威名,在关中,姚兕、姚麟并称“二姚”。

第三代:姚雄、姚古,皆为姚兕之子,姚雄官至检校司空,奉宁军节度使;姚古以战功升任熙河经略使,靖康元年,年,金兵南下,秦凤经略使种师中,及折彦质、折可求、姚谷等,率兵勤王,战败。

第四代:姚平仲,生于今关中三原县,姚雄之子,十八岁时便率军破西夏,童贯忌恨而不得赏赐,但关中豪杰皆推之,称为“小太尉”。

睦州(今浙江声淳安县一带)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同行。乱平,姚平仲功劳最大,面见童贯说:“我不想得到赏赐,只愿见到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小将刘光世等,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

宋钦宗时,金兵南下,姚平仲恰在京城,宋钦宗素闻其名,遂召见之,赏赐金钱布匹丰厚,于是姚平仲率部出击金兵两座营寨,却是空寨。姚平仲没有立功,无颜再见钦宗,又见金兵势大,自知不敌,于是骑着大青骡逃命,一口气就跑下去了,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到达邓州(今南阳市邓县一带),才敢吃饭。他进入武关,到了京兆府(今西安市一带),打算在终南山隐居,但又担心还是离朝廷不太远,于是又翻越秦岭,跑到西川,在山中,找了一个石洞住下。朝廷多次下诏搜寻他,都没有找到。南宋孝宗在位期间,他才出山,那时他已经八十余岁,据陆游《渭南文集》记载,当时姚平仲,数尺长髯,红光满面,行走时,越过崖、沟、荆棘,速度就像奔马,常写草书,字迹奇特雄伟。

六、李家将:

四代为将,以李继隆为代表。

第一代,李处耘,宋初枢密副使,为禁军主要将领之一,排位仅次于石守信,多次参与用兵。其次女为宋太宗皇后,诸子皆继城为将。

第二代:李继隆、李继和、李继恂,皆为将。长子李继隆,善骑射,晓音律,好读《左传》,少年从军,参与平定后蜀、南唐战役,以勇猛知名。宋太宗时期,率军抵御辽景宗南下,大破敌军二十五寨;雍熙北伐失败,李继隆部,“军成列,虏不敢击”;澶渊之盟时,负责坚守澶州。

李继隆之弟李继和,长期镇守边关,在宋真宗时期,出任殿前都虞侯,领端州防御使。李继隆另一弟李继恂,官至洛苑使、顺州刺史。

第三代:李昭亮、李昭逊等。李昭亮是李继隆之子,历北方抗辽前线守将,升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等要职,成为又一代禁军大帅。

第四代:李惟贤等。李惟贤是李昭亮之子,任冀州知州,率军抗辽。

此即为北宋六大将门,至于评书中的杨家将,历史上并不存在。

北宋灭亡,六大将门灰飞烟灭,不过,种家将、折家将率领的西军,其余部,后来成为张浚、曲端以及吴玠、吴璘兄弟的西线抗金的骨干力量。南宋初,新崛起了以岳家军、吴家军为代表的五大主力,终于挡住了金兵的进攻,使得南宋延续一百五十年。

北宋军队,其禁军,分为三大方面军:北军、西军、中央军,至北宋后期,三军之中,惟有西军能战,五大将门,其中,两路镇守今陕北,一路镇守今关中,皆为西军,这先是由于范仲淹的苦心经营,后来是由于王安石的改革;而宋末时,西军,中央军,皆已腐朽,主要原因是,北宋防范武将,因此,只让精英做文官,不许其接触军事,从而使军队劣质化,这是与唐大不相同的。西军长期对西夏作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北方长期与辽和平共处,因此北军、中央军迅速腐烂,在金兵到来时,不堪一击。同时,西军擅长在西北堡寨作战,不善于在华北平原作战,因此,宋末西军勤王,在华北平原上迎战金军骑兵,也并未能阻挡金兵,终至覆没,反而是留在关中的西军余部,后来有不少成为吴玠吴璘部队坚守川陕山地的骨干力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