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四十年,我们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在中国历史上,乡村的衰败如此显著,且发生在和平时期,这真是前所未有的。这背后的推手,无疑是现代化的浪潮和城市化的社会趋势。因此,那些在乡村长大、如今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对于故乡和乡村,有着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情感和态度。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根在乡村,我的灵魂也属于那片土地。尽管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市里工作生活,但乡村始终是我内心的归宿。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我遇到过许多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中有些人,在城市的繁华中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甚至羞于谈及自己的家乡。他们努力避免使用带有乡土气息的口音,生怕被城市的同学或同事听见,因为那在他们看来似乎意味着“落后”。
然而,农村并不等于“贫穷”与“落后”。尽管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可能不及城市,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人就低人一等。许多优秀的农村孩子,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走进城市,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在城市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遗憾的是,有些人却选择了遗忘自己的过去。他们将故乡和原生家庭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甚至对自己的乡音也产生了厌恶。他们试图通过隐藏自己的过去来融入城市的生活,但这无疑是一种悲哀。因为他们忘记了一点:无论他们走得多远,乡村始终是他们的根,那片土地上的云和风、那些淳朴的乡亲们,都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离开了故乡,如陕西人迁往北京,选择在新城市安家。当被问及籍贯时,他们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北京人,并在日常生活中刻意模仿和练习“北京话”。然而,北京土著和外来者都能察觉到一种微妙的沉默——他们并非不愿讲述方言,只是不愿提及那远去的故乡方言。相反,他们能迅速且自然地掌握“北上广深”等新一线城市的新方言,仿佛那是他们新家的标志。这种努力抹去过去和乡音的行为,实属无奈。为了融入心目中的“大城市”和“人上人”的生活,他们不惜踮起脚尖、削尖脑袋。然而,这种扭曲的自卑感让我深感痛心。
我理解农村孩子的挣扎与渴望,但他们的某些态度和行为,我无法苟同。城市经济确实比农村发达,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人就拥有更高的尊严。城市和农村,作为二元结构,各有千秋,并无高低之分。
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抑,但同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和广阔的舞台。乡村虽然经济落后,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城里人和农村人,各自擅长不同的领域,无法简单地进行比较。
在这个新的时代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信息流通正在逐渐消除认知隔阂。未来,城市和农村将仅仅代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那些过去二三十年里刻板的城乡对立观念,将被历史所淘汰。
对于那些仍然对自己的故乡、父母和原生家庭充满羞耻感的农村青年来说,我深感遗憾。自卑感并非来自何处或出身如何,而是源于内心的认知。即便出生在罗马帝王家,也未必能自信满满。在城市的繁华背后,我曾见过无数失意落魄的都市人;同时,也遇到过许多从乡村走出的质朴少年,他们始终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勇敢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我来自一个小地方,许多人甚至对我的家乡一无所知:它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尽管咸阳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但长武县对大多数读者而言可能仍很陌生。这个县位于咸阳市的最西北端,与甘肃省毗邻,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年,这里的人口为17万,而到了年,这一数字已减少至14万。在前往西安甚至咸阳市区时,我常会遇到陕西人对我来自“长武”感到困惑,这时我必须额外解释:“你知道彬县吗?我们县与彬县相邻。”彬县如今已升级为“彬州市”,经济相对较为发达。
我其实更偏爱“县级”这一说法,而非“市”。因为“县”这一概念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采用的行政区划便是“郡县制”。其中,“郡”与今天的“省”相当,而“郡”之下便是“县”。因此,“县”成为了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划单位之一。
要深入了解一个地方,当地的《县志》无疑是最好的参考资料。几乎每个地方都能找到关于古老县制文化的记载。正因如此,我更愿意称自己为“陕西省长武县人”。长武之名源于其历史地位——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陕甘两省的交通要冲,这里自古便是战事频繁之地。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秦王李世民与西凉二薛在浅水塬的激战。
虽然我常年在西安工作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是“西安人”。事实上,我更倾向于将自己视为西安的过客或旅居者。尽管我对西安相对熟悉,但它并非我的家乡,至少目前还不是。西安只占据了我生活的九分之一。对于自己来自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甚至有些清贫的农村家庭,我从未感到羞耻或自卑。尽管我的许多城市同学和朋友出身于富裕家庭,他们的父母文化素养高、社会地位显赫,但这并不会影响我对自己的认同。我常常为自己来自乡村而感到庆幸,因为只有田野间自由的风,才能塑造出我无拘无束的灵魂。我敬重一切知识,无论是来自泥土的深刻洞见;我钟爱一切美好,然而大自然的美景总是我心中之最爱。对于服饰与首饰,我并无太多兴趣,唯有世间美食与朴素的生活方式能让我深深沉醉。
因此,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何要自卑。贫穷、相貌平平、肥胖或大龄单身,这些都并非我自卑的理由。真正的自信,源于内心的坚定与对生活的热爱。
“普信男”或许就是这样的存在,他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去与现在,不因外界的眼光而自惭形秽。来自小地方并非羞耻,真正令人遗憾的是,缺乏自信、抬不起头,甚至将责任归咎于父母和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