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扶贫扶贫先扶志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绝不

年9月10日,一份与彬县上万名贫困群众有关、由彬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发的《关于推行“三变双五”模式鼓励贫困户勤劳致富激励办法》正式出台。

这份文件,既有激励举措,也有约束条款,提出了8条措施,其中在外务工的,达到一定时间要求,可按合同约定享受村集体分红,反之,扣减;在园区务工的,达到规定的出勤天数,实行按劳取酬、按约定分红,反之,扣减;在家务农的,达到相应的种植或养殖标准,享受年终分红,反之,扣减;确实无法务工的,鼓励其参与公益活动或集体活动,实行积分管理,年终与村集体分红挂钩……具体考核标准对应具体分值。所有的举措,都指向扶贫先扶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采用生产奖补、劳务奖补、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彬县的做法,正是对此重要指示作出的积极探索。

强化激励,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

县域经济位列陕西省10强,全县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仅为0.7%,彬县为何还在扶志上如此下功夫?

“贫困群众要实现脱贫致富,产业带动是关键。”年11月28日,彬县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副县长黄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8条激励措施正是针对产业扶贫中发现的问题而制定的。

年7月,学习完贵州的农村“三变”改革经验后,彬县也开始了风风火火的农村“三变”改革,并总结出土地入股、技术入股、贷资入股、资源入股、集体资产入股五种方式。其中在贷资入股方面,彬县将产业扶持资金或扶贫贴息贷款作为贫困群众的资金,入股各类园区,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按照本金的6%到8%对贫困户分红。全县14个扶贫产业园,就带动户名贫困群众参股分红。

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贴息贷款都是政府的财政扶贫资金,企业作为承贷主体,贫困户没有任何贷款风险,年底就能拿到分红,这是好政策带来的红利。然而政策虽好贫困群众参与度却不高——扶贫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未来,如何真正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这一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初,各地已经有所暴露。“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年年建果园,年年不见成片园”,这样的人和事不在少数。

“同样,看到贫困户啥都不干却啥都有,不少非贫困户,特别是‘踩线’群众难免有怨言,这也不利于政策的落实和社会的稳定。”彬县“三变双五”办公室主任姚军说。

基于此,彬县针对贷资入股的贫困群众,提出了要有务工、务农或者参加公益性岗位的不同要求,根据积分年底兑现分红,定出了鼓励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8条措施。

“党和政府有责任帮助贫困群众致富,但不能大包大揽。否则,即便他们暂时脱贫了也无法长久。我们从经济、市场的角度出发,正向激励,就是为了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的理念、养成勤劳致富的习惯,真正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黄龙坦言。

积分攒得多分红领得多

在包工头吴国杉看来,下长禄村贫困群众刘宝娃,最近绝对算得上好员工。“以前上班隔三差五请假,3个月才拿元,最近几个月,一次假没请过,一个月就拿到元,工作积极性高多了。”

而在副镇长肖甲英看来,刘宝娃可以算先进典型了。刘宝娃不仅能够坚持在园区打工,还养了2只羊,种了2亩果园,改变了“懒汉”的习气,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事实上,刘宝娃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年,他有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园区,年底按5%的基数分红,通过镇上的考核,积分越多,分红越多,并且务工、发展产业本身还能带来收入。目前,他在园区上班半年,外出务工一项积20分,发展果园一项积15分,参加村上公益活动一项积15分,年底把羊卖了,再积10分,若能被大伙评为文明户,还能再加分。“其实不光为了积分,政府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有好政策,咱不努力咋都说不过去。”刘宝娃腼腆地笑道。

刘宝娃算的积分,正是依据水口镇在彬县8条激励措施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水口镇贫困户勤劳致富鼓励激励考核细则》。《细则》共有日常考核、村民代表评议以及加分项3部分。其中,日常考核对贫困户外出务工、产业发展、参与公益活动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分值。如外出务工8个月以上积30分,6个月至8个月积20分;自主发展种植业积15分,养殖业积15分;参加公益活动5次以上积20分,3次至5次积15分……“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鼓励其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参与劳作,实在没法参与劳作的,鼓励其参与村里的公益活动,最终还是为了让贫困群众思想上热起来,行动上动起来,养成勤劳致富的好习惯。”肖甲英说。

水口镇的做法正是彬县鼓励激励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举措的一个缩影。如今,彬县9个镇(办)都制订下发了关于鼓励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实施细则。新民镇除了对各类劳动情况给予不同分值,还提出年底积分高于90分的,给予一次性元奖励,高于60分低于90分的,给予元奖励,低于60分的,没有奖励;义门镇将8条举措与“懒汉”曝光台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的荣辱感;北极镇对于发展种植、养殖、服务等各类产业的贫困户,除原有扶贫产业配套资金补助外,还增加了镇级产业资金奖励,以奖代补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

短短两个多月,彬县参股分红的名贫困群众的脱贫主动性大大增强,有劳动能力的或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走上了脱贫之路。

“要脱贫”“敢脱贫”蔚然成风

俗话说得好,救穷不救懒。没有脱贫志向,再多的脱贫资金,也不可能脱贫致富。彬县鼓励激励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8条举措,根本上是为了帮助贫困户养成勤劳致富的好习惯。

北极镇甘龙村的贫困户李军恒,家中4口人,父母将近70岁,身体不好,他和弟弟又都身有残疾。年,一家人除了有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到镇上的融诚扶贫产业园外,还承包他人7亩地,加上自家的10亩地,种了黄豆、西瓜、小麦、玉米等各类作物。最近,每天早晨四五点,李军恒便骑着三轮车赶到镇上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菜,然后再到各村转着卖。“以前对生活没指望也就没了心劲,如今不说干活积不积分,自己已经习惯这样忙碌的生活了,看着生活有奔头,咱也愿意努力一把。”李军恒说。

脱贫好政策以及激励举措实施以来,彬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成了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北极镇东秦村贫困户马彬彬,在激励政策的鼓励下,成了融诚扶贫产业园果袋厂的业务骨干,月固定收入达元;新民镇早饭头村贫困户王百平,坚持在园区务工,负责合作社大棚的供水、用电等,如今成了村上大棚产业的技术骨干,自己还认领了6个大棚种植蔬菜;水口镇下长禄村贫困户卢百羊,以前对生活没信心,如今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打扫村上卫生,参与公益岗位,人勤快了,精神头也好多了……

贫困户不再“等、靠、要”,参与村上事务多了,非贫困户说闲话的自然少了,村里的民风变得更好了。“以前不少贫困户连自家门前的卫生都不愿打扫,上次大检查时,大家都很积极。现在村里的公益活动也好办多了,彬县扶志真正实现了教育一个人带动一大片。”北极镇副镇长焦婷直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