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陇东一隅,有一座县城名叫灵台,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地处泾河与渭河之间。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这里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密须国和密国属地。在灵台县城内,有一座古灵台,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时期,修筑古灵台的人是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他筑灵台有啥用处呢?古灵台遗址神州祭灵第一台灵台县因为城内有一座古灵台而得名,历史非常悠久,商朝时期,这里是密须国的地盘。古灵台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时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为祭天昭德、与民同乐所筑。最早的灵台坐北向南,台体用土夯筑。历史上,灵台两次被毁,两次重建。年重修的灵台,青砖砌面,底宽12.3米,高12.3米,台体分两层,顶建八卦亭,内塑周文王像。传说在建成之时,从东面飞来两只丹顶鹤,连续三天绕台飞鸣,栖于文王庙的古柏之上,一时轰动县城,被视为吉祥之兆。现在的灵台,坐北朝南,底宽18米,高33米。灵台两侧建有靠山亭两层,并牌坊门一座,辅道两侧,台亭廊坊谐对,上下左右贯通,脊兽明柱,要人名家碑碣荟萃,收录古今政要名人的题词、题匾余幅。台体分为三层,顶层大殿内塑有周文王像,两边墙壁上绘有大型壁画,再现了当年周文王讨伐密须国的壮阔场面。灵台因历史悠久,文化深远,被誉为“神州祭灵第一台”。关于灵台的记载,最有名的莫过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灵台》一诗,“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这是《灵台》首章的诗句,记述了周文王规划筑灵台,老百姓出力一起兴建,由于百姓拥护,很快就建成了。这首诗歌歌颂周文王深得民心,借百姓为周文王建造灵台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周文王筑的这座灵台,有鲜明的政治目的。在灵台亭,文王伐密须壁画上有一幅题幅:“伐密不在兵甲利,安邦还在人心同。”简明地说明了这一点。灵台“密须之鼓”雕塑周文王伐密的本质密须国是怎么回事呢?密须国是黄帝的后裔姞姓密须氏所建,商朝时,已成为泾水流域强盛一时的奴隶制方国。它是商朝的属国,与商王朝关系非常铁,是一个完全听命于商王的诸侯国。商朝武丁王时期,密须氏被赐封为诸侯国,还赐予“密须之鼓”,代表殷商号令周围虢、虞、芮、卢、共、阮等方国或部落。公元前12世纪与前11世纪之交,周人部落悄悄崛起,并逐渐收服了周边的弱小部落,成为一方豪强,商王朝开始意识到威胁。季历继位周人首领之后,因征伐犬戎部落有功,被商朝封为“西伯侯”,商王趁机将其召至商都,并将其囚禁致死。季历死后,周文王姬昌继位西伯侯,为父报仇,走上了反商之路。西伯侯姬昌拥有雍州之域,势力扩展到江汉地区(丹江汉水流域),诸侯归附者有六州之众。周的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于是纣王派一支商军突然开到西岐,逮捕了已经年过五旬的姬昌,将他押往商朝都城朝歌囚禁起来。姬昌被捉走,长子伯邑考去朝歌向纣王求情,祈求他宽恕姬昌。史载,伯邑考到朝歌之后,被商纣王处死且做成了肉酱。姬昌在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之后,纣王认为姬昌已经臣服,便将他释放,并赐给弓矢斧钺,使姬昌获得专征大权。回到西岐的姬昌开始了造反的准备,他发展农业生产,广罗人才,拜姜子牙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收附虞、芮两国,建都丰京,打下了灭商的基础。同时借助纣王的旗号,剪除周围敌对力量。位于周人正北方向的密须国,正是周人要铲除的目标。万事俱备,只差一个借口。恰在这时,密须国攻打亲周的方国阮、共(皆在今甘肃泾川附近)。公元前年,周文王以“密人不恭,敢拒大邦”和以吊民伐罪为由,整军誓师出征。传说,文王姬昌在征伐密须国时天空突然出现了一道彩虹,密须国国人认为名主将至,便将自己的国君捆绑起来交给了周文王。周文王伐密告捷,回国途中,为祭天慰民,在今县城之地,筑灵台,祭苍天,安黎民,举行只有天子才能举行的祭天仪式。开工之时,密须国人纷纷前来相助,此台便像神灵保佑一般迅速建成,文王十分高兴,便称此台为灵台。从此,灵台这个名字被传颂至今。周文王修筑此台,不仅是祭天所用,同时也是向商朝宣战。既是与民同乐的庆典,也是向百姓展示“密须之鼓”。密须之鼓不仅是礼制,还是一种强权政治和权力的体现。周文王灭掉密须国,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开始专心展开“翦商”大业。先后灭掉了黎、邘等商朝属国,对朝歌形成了包围之势。周文王灭商的“利器”周文王伐密后过了一年就死掉了,享寿97岁。周灭商,虽然是周武王率领八百诸侯,牧野一战所得战果,但基础是周文王打下来的。周文王所身怀的“利器”,才是周战胜商的根本原因。这把利器就是“仁德”。在商纣王统治时期,商朝更加黑暗和血腥,无论是各路诸侯、贵族,还是平民,都深受其害。纣王喜好各种酷刑,他发明的“炮烙刑”,更是让商朝上上下下非常恐惧。商纣王命犯人走在涂满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跌落到火坑里,顿时皮焦肉烂。商纣王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姬昌看不过去,便想了个用周国一块富庶的土地,来换取纣王取消“炮烙”酷刑的计策,纣王欣然接受。姬昌与纣王的这次交易,不仅仅是取消“炮烙”这个酷刑这样简单,他通过自己的能力干预到了商朝刑罚,得到了天下百姓的认同和感激,他的仁德之名也由此不断流传。周文王姬昌以仁德治国,周国流行仁义道德,崇尚礼法。周边邦国百姓纷纷投奔,都觉得周国才是他们向往的乐土和国家。《史记·周本纪》记载,邦国虞国、芮国发生了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因为没有办法解决和停息,两国君主就想请姬昌来仲裁。当两国君主到了周国之后,看到周国人相互和睦,讲究礼法秩序,感到非常惭愧,便相互礼让而去。而其他诸侯听闻了这件事情后,有了矛盾和争端,都会找姬昌评判。姬昌成为天下诸侯的道德楷模,威望高出一等。周文王的仁德威望,为周武王“八百诸侯会孟津”“牧野之战商军倒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文王筑灵台,不仅仅是祭天庆典,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象征,“神州祭天第一台”从而名扬天下,成为灵台县的文化地标。撰文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黄建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