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医院哪个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89789.html
扶眉战役之二
作者:忘情
陕中战役结束后,胡宗南和马步芳、马鸿奎各自向后收缩兵力,改取守势。胡宗南部第90军撤至周至以西之哑柏镇、横曲镇地区,第36军(欠第师)撤至眉县,第18兵团第65、第38军除各以一部活动于武功南北和漆水河以西地区外,主力集结在扶风以南、渭河以北的陇海铁路两侧。
另以第1军撤至宝鸡,第17、第69、第57军各一部控制西安以南土地岭至宝鸡一线及秦岭北麓要隘;陇南兵团王治岐的第军撤至武功、扶风一线。上述各部在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5兵团司令官裴昌会的统一指挥下,转入防御。马继援的陇东兵团除以第82、第军骑兵部队活动于永寿以东及泾河两岸地区外,主力撤至长武、彬县地区。宁夏兵团的第11、军集结在彬县、永寿线及其西侧地区。
战略分工上,胡宗南同青宁二马商定:
青、宁马所部担任西兰公路两侧永寿、麟游地区的守备;胡宗南部担任武功以西、渭河两岸袋形阵地的守备。如第一野战军主力使用于西长公路方面时,青宁二马部退到旬邑、彬县、麟游地区固守;胡宗南部则由扶风方面出击,策应二马作战。如第一野战军主力指向扶风、武功方面时,胡宗南部退至千河西岸固守,二马部由麟游方面南下,攻击第一野战军侧背将其包围于袋形地带而歼灭之。如华北第18、第19兵团与第一野战军会合,同时指向胡、马两军当面时,即节节撤退至彬县、麟游、千阳、宝鸡一线既设阵地,进行大规模的决战防御。
马敦静军的2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位于乾县以西西兰公路以北地区;马继援的3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位于西兰公路及其以南永寿、麟游地区;两军归西北军政长官部指挥。黄祖勋的师归第军军长王治岐指挥,开往扶风、武功地区,归西安绥靖公署指挥,加强袋形地带的守备。西安绥靖公署以3个军的兵力,守备于扶风、眉县地区;以3个军的兵力,位于眉县、宝鸡秦岭北麓各山口,封锁秦岭,相机出击,策应袋形地带的作战。
胡宗南和青宁二马的作战地域为麟游南山分水岭之线,线上属马家军。
这样的一个安排,其实是个败招。
从纯军事角度上来看,如果胡宗南和青宁二马决意以进攻来改善西北战局态势的话,之前就应该摒弃前嫌,全力以赴。既然根本做不到团结一致,且联合进攻以失败告终,胡宗南部就应全部撤出关中,退守秦岭各大隘口,尽可能加大防御纵深,阻止解放军南下入川,以免被聚歼。青宁二马也应退守平凉。平凉地区是陕甘宁交汇的几何中心,自古便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乃通往大西北的战略要冲。青宁二马若退守于此,兵力集中,又扼有地利之便,加之距各自的老巢更近,缩短了供应线,其防御态势远较分散部署在麟游山区为佳。
然而,胡宗南和青宁二马却选择在渭河之滨的狭长地带布成了一个“口袋阵”。究其原因,是他们心里都清楚,任何一方单独与第一野战军对抗,迟早逃不脱覆没的命运。只有抱团取暖,才有可能苟延残喘。不过,他们却又各怀鬼胎,都幻想借助对方的力量削弱解放军,保存自己的实力。所以胡宗南和青宁二马的部署,都是既可以联合作战,又可以保存自己。所不同的是胡宗南害怕被歼而兵力集中,青宁二马惧怕被歼而兵力分散。这样的“联合作战”,怎么可能取胜呢?
胡宗南之所以作这样的选择,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军粮。
关中地区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南倚秦岭,北界北山。它是秦岭北麓一个长条形的渭河冲积平原,东西长约公里,自古便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农业发达,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产粮区。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关中地区的春小麦继续开始成熟收割。军无粮则自乱,身为一方主将,胡宗南哪里舍得放弃即将到手的大批麦子呢?虽说经陕中一役,胡宗南丢失了关中平原东部,但毕竟还有西部在手,可以获得的军粮数目仍然非常可观。若是胡宗南全军一刻不停奔入贫瘠缺粮的秦岭,所需军粮只能全靠汉中地区接济。山道难行,军粮转运比较困难。历史上,诸葛亮曾在同一地区六出岐山,费尽千辛万苦,却始终无法很好地解决军粮转运问题,最终一事无成。
不过,虽说胡宗南不舍弃关中西部尚有一定的理由,但他所作的部队配置却令人大跌眼镜。关中西路武功、扶风、岐山、凤翔、宝鸡、眉县、盩屋,北依洋葱山山脉,南临秦岭,西接关山山脉,形成了一个南北约里,东西约里左右的天然袋形地带。胡宗南将所部尚算完整的几个主力军都一股脑地摆在这里,其具体部署如下:
1、第军(军长王治岐)第师(副军长兼师长蒋云台)沿武功漆水河西岸扼要配置第一线阵地;第师(师长陈倬)在扶风、武功间配置第二线阵地,并以一部在武功西北构筑前进据点,掩护第师左翼;第师(师长廖凤运)于扶风县及其以西地区配置预备阵地。军的作战重点,保持于西(安)凤(翔)公路及其两侧。
2、第38军(军长李振西)第师(欠1个团,师长刘孟廉)位于武功漆水河西岸,左翼连接第师,在西北农学院附近配置第一线阵地;第55师(欠1个团,师长曹维汉)在扶风高王寺、上下安张、东方村配置第二线阵地;第师、第55师各1个团归军部直接指挥,在小寨、南窑、罗局镇以东地区,配置预备阵地。军的重点保持于扶风、武功南塬。第军与第38军作战地域以后河为分界线,线上属第38军。
3、第65军(军长由第18兵团司令官李振兼任)第师(欠1个团,师长曾颖)在武功车站附近,左接第师构筑坚固阵地,加强守备;第师(欠1个团,师长黄植虞)在扶风绛帐附近配置第二线阵地;第、第师各1个团,归军部直接指挥,在眉县车站及其以东祁家村地区配置预备阵地。军的重点保持于陇海铁路左右。第38军与第65军的作战地域以扶风、武功南塬为分界线,线上属第38军。
4、第90军(军长陈干才)第61师(师长陈华)在盩屋青化镇地区配置第一线阵地;原第76军第24师(师长张汝弼)配置给第90军,在眉县城郊配置预备阵地,并加强有第53师炮兵营。第53师(师长袁致中)为军预备队,驻槐芽镇以东地区。军的重点保持于西(安)益(店镇)公路及其南侧。第65军、第90军作战地域以渭河为分界线,线上属第65军。
5、第38、第65、第90军归第18兵团司令官李振指挥。第军、第18兵团统归西安绥靖公署宝鸡前进指挥所主任兼第5兵团司令官裴昌会指挥。
6、第师骑兵团、第师骑兵团归第军军长王治岐指挥,以1个团担任兴平、武功间的搜索警戒,1个团位于武功担任侧翼的联络警戒。骑兵第2旅第4团归第18兵团指挥,位于马嵬车站附近地区,担任对东警戒。
7、西安绥靖公署直辖的机械化重炮营、战车营、装甲车队均归第18兵团指挥,位于眉县车站附近。
以上部队,共计1个兵团部、4个军、10个步兵师、2个骑兵团、1个重炮营、1个战车营、1个装甲车队,共计10万人马。
从6月下旬开始,上述部队开始沿漆水河西岸构筑阵地。漆水河发源于麟游西北,流向东南,经乾县西南,至武功东门外向南注入渭河。除雨季外,漆水河水量并不大。河谷虽不太深,但两岸除道路外,多系悬崖绝壁。尤其是武功西北天度、店头一带,地形复杂,大部队的运动极其困难。只有武功县城及车站附近地形比较平坦。大兵团在这里作战,不容易迂回侧背,故而此地易守难攻。国民党军诸将领都认为此处是易守难攻的理想阵地。
上述4个军在渭河两岸呈一个梯队并肩展开,胡宗南要求在作阵地配备时,师、团、营各自形成三线,重重叠叠,星罗棋布。有蒋军将领将其讥讽为“羊拉屎”阵地,胡宗南却不以为然,反而自鸣得意。他觉得如此一来,阵地纵横都成犄角,解放军无法形成合围,可让解放军惯用的挖心战术失效。
在作战预案研判上,胡宗南认为这4个军的左翼有青宁二马的部队及麟游山区的屏护,右翼就是秦岭。如果解放军要先对付他这4个军,只能沿陇海铁路、西兰公路两侧发起主攻。界时4个军节节抵抗、节节撤退。待解放军深入这个扶风、眉县这个袋形阵地,便令第1、第39、第17军由秦岭北山口大散关、斜峪关、唠峪一带向北出击,青宁二马的部队由麟游山区南下,南北夹击,将解放军合围并一举歼灭。如果解放军先打青宁二马,则胡宗南可率部向解放军侧击,从中取胜。
在作战时机的预判方面,胡宗南觉得山西战事虽已结束,但阎锡山在那里长期经营,解放军还得分出相当多的兵力清除阎锡山的残余势力,抽出大部队立即入陕加入西北战场困难很大。即便是解放军援军到来,也必然因千里驰援而疲惫不堪,不经过1个月以上的休整根本无法参战。因此他有充足的时间构筑阵地,调整部署,静观其变。
胡宗南一向颇为自信。虽在战场上屡屡碰壁却依然不改初心,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实际上,在这个他自认为算无遗策的“庙算”,实则破绽百出,只是以他的军事素养和战略眼光看不到而已。
首先,此时的胡宗南部兵力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他将10万人马集中在袋形地带,后方的宝鸡仅驻有第57军第师残部,第36军第师残部在眉县附近整补。也就是说,防御纵深内无战役预备队可用。摆在袋形地带的几个军一旦被合围,便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
其次,胡宗南以为第一野战军必然会按他的设想,沿陇海铁路、西兰公路两侧,向其阵地正面发动主攻,实在是太不了解对手的作战特点了。过去几年间的“学费”都白交了。
第三,渭河上并无桥梁等大型渡河设备,船只数量也很少。如此夹河布阵,一旦有事,渭河以北的3个军和渭河以南的1个军彼此无法迅速驰援,易被各个击破。
第四,指挥系统混乱之极。第18兵团兵团部率2个军位于渭河北岸,实际上是无法兼顾指挥渭河南岸的第90军的。而同处于渭河北岸的第军虽与18兵团2个军并肩展开,但却归宝鸡指挥所直接指挥。渭河南北的这4个军名义上归宝鸡前进指挥所主任兼第5兵团司令官裴昌会指挥。但实际上,裴昌会不过是个上传下达的传声筒,一切都得听远在汉中的胡宗南决策。胡宗南自己远离主战场,又如何能实时掌握战况,及时作出判断?况且他与前线部队间还凭空多出个毫无实际用处的指挥层级,除了让指挥系统反应更迟钝、效率更低下外,别无他用。
第五,胡、马之间的防御间隙很大。特别是胡、马防线中间的麟游山区地形复杂,双方都未设防,这给第一野战军迂回包围创造了条件。
第六,直到此时,胡宗南还幻想借助青宁二马的力量联合作战,则实在是太过天真了。要知道,6月中旬,陇东兵团在咸阳城下碰得头破血流时,马继援曾向胡宗南求援。而胡宗南则隔岸观火,按兵不前。这让青宁二马大为恼怒,只要有机会,他们肯定会对胡长官一报还一报的。马继援就曾对手下将领交待:“注意前线左右情况,万万不要硬靠右翼胡宗南的联络。如果他们撤退20里,我们要比他们更多地撤退几十里。”他还说:“要记取宁夏马鸿逵所属的81军在北线一夜撤退里,以致将我们推到对手怀抱里的教训。”
综上所述,虽然胡宗南的部署和想法得到了多数部将的认同,由此滋生出了盲目乐观的情绪,但实际上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已经未战先败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