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的父亲古公亶父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孟

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m.39.net/pf/a_4525438.html

先来说一下,“古公亶(dǎn)父”这4个字怎么理解?

古,是过去的意思。公,是对人的尊称,如公刘、公叔祖类等。所以泰伯的父亲的名字,应该是“亶(dǎn)父”,姓姬,名亶。在出土的西周时期文物“武王征商簋(guǐ)”的铭文中,也称其为“檀公”。

亶父

有人推算,“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的第17世孙、是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不过这些都应该有明显的美化成分,并无实证的内容。

但这并不妨碍“古公亶父”在周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如何评价“古公亶父”的历史地位呢?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古公亶父”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外交家、建筑学家、农业水利经济专家。假如中国上古真的有后稷、公刘等人的话,“古公亶父”就是一个重要的中间传承者,他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是周朝兴起的奠基人。

一、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关键的时刻,“古公亶父”保持了周部落的民族独立性,所以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古公亶父最早居住在一个叫豳(bīn也写作邠,今天陕西彬县)的地方,他成为部落首领时,正是商朝的武乙时期。与祖辈一样,“古公亶父”也被商朝封为了“侯爵”。

商朝武乙

古公亶父继承了周人祖上善农耕的传统,继续致力于豳地的开发,生产力水平明显高于周边的部落,这却勾起了很多的戎、狄部落侵占地欲望。

豳这个地方的西边和西北边分布着很多的戎族部落,中国历史上统称为西戎;北边是狄族,中国历史上统称为北狄。

周部落在今天的陕西一带,与戎、狄交错而居,位于商朝的西部边疆

戎、狄等部落于是经常来威逼、抢夺“古公亶父”部落的地盘与财物。

很明显,当时“古公亶父”的农业部落还不够强大,干不过游牧的戎、狄等部落。所以《孟子·梁惠王下》中说,古公亶父”最初的应对,就是把皮币、珠宝、犬马等财物都献给戎狄。

但是戎狄仍然不断地来侵袭,钱财并不能保证部落的安全。

怎么办?

在打不过的情况下,出路无非是两条:要么投降被融合,要么举族出走。

古公亶父选择了保持部落的独立性的道路,他将豳地“让”给了戎狄,自己率领族人由豳向南翻越了两座大山、跨过两条大河,迁到了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北,两地的直线距离两约80公里)。

在这过程中,商朝既没有帮助古公亶父,也没有帮助戎狄;而古公亶父也没有向商朝求援。

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古公亶父的部落与商朝的关系当时还不是很密切。

对于商朝来说,就是任古公亶父自生自灭。对周部落来说,外部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二、古公亶父通过联姻的方式“臣属于商”,努力改善了周部落的外部生存环境,他是一个伟大的外交家。

历史上说:“商小乙二十六年,古公亶父率姬姓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箭括岭)下的周原。豳和其它地方的自由民,视古公为仁人,扶老携幼皆来归附。”

周人迁移路线图

按一乘(一车)携带为4人来计算,周部落迁到岐山时,人口应该有多人;如果再加上自由民来附,总数大约有人左右。

通过现在的考古发现,从古公亶父落户岐、经过二代人的发展到周文王时,才拥有了今天岐山县和扶风县范围内的大约20多个村落。就算是一个村落有人吧,周部落的人口总数应该在多人。

中国五经之一的诗经

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有一部叫《诗经》,在《诗经大雅緜(mián)》中,最早讲述了亶父迁于周原岐山的故事(这也是周民族最早的史诗):

緜緜瓜瓞(dié),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

1.为了在周原上立足,古公亶父给自己娶了周原上的姜姓部落的美女“太姜”,通过“联姻”,他与当地的姜姓部落组成了“联盟”。

古公亶父早先在豳地时,已经娶了一个正妻德姬(狄族的一个部落的首领的女儿),并生下了泰伯和仲雍。

据说古公亶父一看到美女太姜就心动了,立马求婚。

这也正是孟子说古公亶父“好色”的根本原因。

这个姜族的背景非常厉害,他们是炎帝的后代(在姜水流域、今陕西宝鸡境内,姬姓、姜姓之间本来就有通婚的传统)。

岐山这块地方位于渭河平原上,从自然条件上来说,比原来的豳地更好。

为了表示对姜部落的重视与尊重,古公亶父娶太姜为妃后,就让她参与料理周部族的所有大小大事情。“太姜”在周朝的历史上很重要,她生下了季历,创建了周王朝。

古公亶父因为娶了太姜,他的政治地位快速地提高了。

太姜

2.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商王朝的关系东结强援,古公亶父让太姜出面,给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季历娶了商朝末期首都朝歌一个大贵族挚任氏的二女儿“太任”,“太任”生下了姬昌。

而太任的姐姐,则先已嫁给了商王武乙。认真地算起来,季历还是商王武乙的连襟(妻妹夫)。

太任

很明显,“太任”的地位,比“太姜”更高。

通过这两次联姻,古公亶父的周部落,在商朝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周朝开始也有了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打造强大的实力,才是立国保民之本,古公亶父带领族人开始在周原上大展宏图。

历史记载,古公亶父勤于农作。春天,他和妻子太姜亲自下地辛勤耕作;夏日,他带领青壮年,加固堤堰疏浚河道;秋日,他收割、打碾、贮藏粮食;冬季,他走家串户,访贫问苦。

公亶父还开始建筑城邑、房屋,设立官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把民众分成“邑落”(小城镇)定居下来,建立了诸侯国。因地处周原,姬姓从此称周人。《竹书纪年》载:“(商王)武乙六年,豳迁岐周。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

总之吧,周族在古公亶父这位不脱产的领导的率领下,在周原这个地方开始逐渐强盛起来。经过古公亶父的运筹帷幄,周部落有了坚强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周部遗址考古发现,他们已经有了城市的雏形。

四、古公亶父为什么要选择季历继任周部落首领而不是泰伯和仲雍?原因其实很简单:季历与姜族、与商朝王室有着更密切的关系,他的接班对周部落未来的发展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德姬当时所代表的狄族,已经是周部落的“敌人”,所以,让德姬所生的泰伯和仲雍来接班,明显地不合时宜了。

太姜和太任所代表的姜氏部族与商朝贵族,对周朝的前途发展更有作用,而季历就是最合适的继承人选。

这也解释通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古公亶父让季历娶了“太任”,而不是泰伯和仲雍娶“太任”:因为季历是太姜的亲儿子,而泰伯和仲雍只是太姜继子而已。

正是因为娶了“太任”,季历在周部落中的地位,才会直线上升了,一下子就超过了两个哥哥泰伯和仲雍。

五、继任风波,为什么能干的泰伯和仲雍要奔吴?

关于泰伯和仲雍奔吴的原因,多年来一直是争议不断,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

古公亶父的内心里虽然早就选定了季历接班,但是周部落的继承人选择办法是立嫡立长。周朝又是讲周礼的朝代(不能硬来、乱来),这就给后代的圣人们出了一个难题:如何解释季历越过泰伯和仲雍当上继承人?

鲁国人孔子的解释是,泰伯和仲雍高风格地“让”出了首领的位置。但是这并不能很好服众:

泰伯和仲雍奔吴

1.开创了吴国基业的泰伯和仲雍两人,都是大有才华的人,领导能力甚至比季历还要强大。

2.其次从年龄上来讲,泰伯奔吴的时候42岁,比季历大了17岁,仲雍比季历大了7岁,两人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们有什么理由要主动让出这个部落首领的位置呢?

如果真的是因为孝道,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泰伯和仲雍为什么又要一走数千公里离开自己的父母呢?

季历

3.如果真心是要让给季历,他们为什么又要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地跑到吴地再“创业”开创吴国呢?

4.当时周部落虽然外部环境因为与姜部落结盟而变好了一点,但仍然面对着西戎北狄的不时进攻,而让泰伯和仲雍率领自己的一支周部落的族人离开周原,显然也是不利于周部落的发展与壮大的。

所以我认为,还应该是有内因,形势比人强,泰伯和仲雍恐怕是为了保命才不得不“让”、不得不远远地逃离。

所以在继位的问题上,后人更多地看到了古公亶父作为政治家的权谋。

不管怎么说吧,结果是古公亶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他死后,三儿子季历继了位;季历死后,姬昌继了位。

季历当然也很能干,不过正是因为他能干而引起了商王文丁的嫉恨,很快他就被骗到了朝歌被害死了。

不知道这对于泰伯和仲雍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结束语:古公亶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讲吴文化和周文化,都离不开这个人物。所以在正式开讲吴国历史和文化之前,再交待一下这个人物。

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可我对古公亶父的评价?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百家争鸣百家齐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