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后,太原府,李克用在设宴招待诸将,事情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他的伤疗好了吗?
酒席之上,李克用痛饮求醉不愿醒,可内心的痛仍然刺裂着他的神经,他举目四望,李存信在,李嗣源在,还有许多在文中没露过面的,比如李嗣昭,李存璋,李存贤,李存审等等也在。
甚至在驻守潞州的康君立也回来了。
十三太保全来了?
没有!遍举酒杯少二人。
一个是身陷上源驿的史敬思,此仇得记在朱温身上。一个是身碎在太原牙城的李存孝,这个账算在谁的身上?
李克用悲从心来:这是我的错啊。
如果存孝在,我何须亲上沙场,要是存孝在,我马上就可以挥师南下,杀进汴梁。
要是存孝在,我们也可以什么都不去攻打,就这样喝两杯也是好的。
说着,李克用的眼泪夺眶而出。当年兵败奔走在出塞的路上,他没有哭。当年身在异乡,鞑靼人要谋他性命,他没有哭。当年上源驿被人偷袭,差点身亡,他没有哭。当年,被李晔定性为唐朝反贼,他没有哭。
他现在哭了,哭的难以控制,这位三十八岁的汉子将这半年来积蓄的悲伤倾倒一空。(流涕不已)
李存孝是他心中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
这时,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老大,死都死了,还想他做甚!
李克用抬眼,就看到了一个倒霉蛋,这个人,潞州康君立是也。
此人嘻嘻哈哈举着酒杯,浑然不知大祸将近,还大叫:来,干一杯。
干你个大头鬼,
你与李存孝搭档,为什么没教好他。
李存孝帮你立多少功劳,你这没心没肺的。
在邢州擒拿李存孝,你为什么比谁都积极。
杀李存孝时,你为什么不出一言。
今天,你倒来说风凉话!
尔等害我英雄儿!尔等妒我如虎将!李克用猛地抽出宝剑,迎面就斫去。
可惜了,没斫着。
康君立惊出一身冷汗,酒立马醒了,看到一脸怒气的老大,才发现这不是耍的。他转身要走。
李克用怒道:给我抓住关起来。
听到这话,康君立惊魂稍定,本以为马上要砍头,原来只是关禁闭。
军士上来,擒住他,送到了看守所。
也许过两天,老大酒醒了,气消了,就会来放我的。康君立很配合这次抓捕行动。
他的想法没错。事实上不用两天,第二天李克用就想起来了,叫人去放他出来,可牢门打开的那一刻,他出不来了。
他冷梆梆的躺在地上,没了气息。死了。死因不明,有的史书里写他是被李克用赏了一杯毒酒,但亦有可能是被斫了某处,失血过多而亡。又或者是看守所环境不好,大醉又大惊,猝死了。
怎么死的已经不再重要,结果才伤人。
这位康君立与李克用关系匪浅,名义上,他是李克用的大将,甚至有人说他也是李克用的义子之一。可实际上,他是李克用的老师。
十六年前,康君立来到蔚州,敲开了李克用的大门,告诉他云州可图,引领着二十二岁的李克用走上枭雄的道路。
从李存孝到薛阿檀,再到康君立,李克用连断三臂。
断臂之后,痛的不是臂,而是残缺的人。
河朔的争战暂时告一段落(注意暂时),这些年,朱温在黄河之南努力,李克用在黄河之奋斗。
总体来看,两位的成绩不错。放下朱温不说,李克用成功收服镇州,在河朔站稳了脚跟。
当年,围攻太原的总指挥张浚相公曾对他展望:臣常常担心太原人与河朔连成一气,到时朝廷就制不住了。(臣常虑其与河朔相表里,致朝廷不能制。)
这一下,李鸦儿终于不负张浚厚望,已经达到了与河朔打成一片的境界。
接下来的问题是,他需要去制吗?
这是一个困惑唐帝李晔的问题,据他观察,这些年李克用见谁不顺眼就打谁,冲这个气势,好像还真有问鼎天下的野心。但看其只占泽潞邢之太原三门户的作风,又像一个只想窝在太原当个山大王的宅男型枭雄。
谁也猜不透李克用的心,也许就连李克用自己也没搞清楚他到底想干什么。他不像朱三那般早有计划,早有心计,一步一个脚印在走向自己的终极目标。
况且,命运跟李克用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正当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看这位打平河朔的飞虎子接下来是准备找朱温报仇,还是直接杀到长安,让朝廷不能制时。他突然又成了大唐的救世主。
公元八九五年五月,李克用突然接到了来自长安的一封信。当年把他打成黑类的李晔跟他说道:三镇欺朕,速来勤王。
李晔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年合攻太原之事结束后,他依然保持了努力拼搏的作风,可不幸的是,他越做越错,已经步入死亡陷阱。
飞虎子,以李姓之名,救救你们的户主吧。
昭宗大顺二年(年)夏长安李晔喊救命的四年前
那一年,离围攻太原事件刚刚过去半年。大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从那以后,李克用在河朔频频用兵,朱温在黄河之南大肆吞并。
以前他们干这事还藏着掖着,顺便还编一些理由出来,虽然理由很苍白,但至少也代表着某种程度的顾忌。可现在,他们想打谁就打谁,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人心已经散了,无组织无纪律的大唐在那一刻算是彻底开张了。
李晔也不关心了,现在的他只担心,要是军镇们反骨破背而出,攻到长安怎么办?
得找个放心的人占块后备基地!
放心的人李晔已经找到了:舅舅王瑰。这位国舅算是他最亲近的人了,出生那日,李晔母亲生产而死。娘死舅大,李晔觉得这位舅舅可以信任。
可地方有些难找,这一年,王建已经在四川大功告成,揪出了田令孜,占据了成都。唐朝皇帝最喜欢去的避难山庄是去不成了。
凤翔?太近。岭南?太远。
其余的要么是战火焦土,要么是杨复恭的外宅郎君们占着。比如唐帝逃跑加油站兴元就是杨复恭干侄子杨守亮(杨复光的义子)的地盘。
没办法,只好阉虎嘴里扒食了。
有一天,李晔把杨复恭请到了宫里,聊了半天家长里短,宫言宫语,然后,话锋一转,轻言软语的说道:我的舅舅王瑰想当节度使,你给安排一下吧。
杨复恭虽早有准备,无事不谈八卦,可听到这话,他还是吓了一跳,这皇上刚消停了两天,这又要闹事了。沉默了一会,杨复恭慢慢说道:陛下知道吕禄,吕产等吕氏外族祸害汉朝的事吗。
李晔不语。
那陛下总知道武三思害我唐朝的吧。
朕知道!
知道还让外戚干政,还让他们当节度使,要是他们武装割据怎么办?杨复恭一翻老眼,冷冷斥道。
天下人都占得,偏是娘家人占不得?那一刻,李晔无言相对。送走了杨大爷后,他只好找到自己的舅舅王瑰,将杨复恭的话告诉了他。
王舅舅怒了,皇上安排个后宫睡觉问题找他们太监还差不多,安排官员关他们鸟事。
王国舅实在是不了解这数十年大唐的运作模式,没鸟的太监管的就是鸟事。可无知者无畏,王瑰对外甥说道: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对付他。
王舅舅的办法很简单,骂!
以后无论是开会,还是在宫中偶遇杨复恭,他舅是逮住就骂,也不动手,只是指着杨公公的空当处,进行了一些人身上的深入描述。
杨复恭没辙了,人家是皇上亲舅,年纪又大,你要是一生气,推他一把,他干脆倒地,告你一个殴打老年人。骂更是骂不过,下面漏气,血气难旺啊。
最后,杨复恭服了,他松了口,给这位国舅爷安排了一个黔南节度使,
黔南节度使。也不知道具体在那,管那块地。据说这个位置是杨复恭临时增加的,可见唐未人才太多,要安排一个新的节度使实在费劲。但看名字大概在今天的贵州那一片,那个地方在唐朝时地穷民稀,但胜在民风淳朴。
国舅爷上任去了。没多久,坏消息传来,在经过兴元时船翻了,王瑰不幸掉进水里喂了鱼。
许多人认为这不是普通的交通事故,因为兴元节度使是杨家班的骨干成员杨守亮。
可咱们唐朝是法制社会,一切要讲证据的。杨复恭毫不理会闲言碎语,他双手一叉腰,腰无力,话却掷地有声:有本事,你去告我啊。
没有人敢告他,亦再没有太后的七大姑三大爷四兄弟跟他要什么官位了。
唐朝,依然是阉党第一,杨公公文成武德,一统江湖,千秋万世。所有人看到他都要两脚发抖。
除了一个人。
一天,有两个人在谈话。
前些日子,杨复恭唆使各军镇援兵逃跑,才使张浚大败。
嗯。
据可靠消息,王国舅是杨复恭敬派人干掉的。
嗯。
有情报显示杨复恭最近的举动很异常。
嗯。
听说他暗令自己的在外地任节度使的干儿子们不要纳贡。
嗯。
陛下,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那你说怎么办?
先下手为强!
有把握吗?
有!
好,那就干吧!
批复的是李晔,打小报告的是他从杨家班挖过来的高端人才杨守立。
李晔终于要动手了。作为一个怪兽,其理想是至少消灭一个奥特曼。而作为一个唐末皇帝,至少得干掉一个大太监吧。
昭宗大顺二年(年)9月。李晔终于迈出对抗杨复恭的第一步:任命杨复恭为凤翔监军。
李晔同学果然神人也,这是一个不怀好意的安排,如果大家记得,凤翔节度使是李茂贞,据某些野史读懂,李茂贞跟杨复恭有一些小过节。
听到这个任命,杨复恭气不打一处来,他马上采取了对策:罢工。
他给李晔上了一个奏章:我生病了,没办法到地方锻炼,皇上您干脆让我退休得了。
这一招,他的前辈仇士良曾经用过。杨复恭有一万个理由相信:大唐朝还离不开他老杨头,六百个干儿子遍布全国各地,外宅郎君个个有兵,要接到消息,搞个集体上访,长安还想不想安宁了。
杨复恭甚至想到了盟友李克用。没有了我,谁能搞好中央与太原的关系。
老同志总喜欢沉醉在过往的辉煌与庞大的关系网,他忘了有一句话,叫人走茶凉,杨老马上就要变成老杨了。
据说在杨复恭递上退休函后,各地没有多大的反应。
义子监军们大多没出声,也许大家都觉得干爹的年纪确实大了,为唐朝太监事业奉献了身体,消磨了年华,是时候过些轻闲日子。再说,干爹要不退休,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啊。
而外宅郎君们,除了个别的死心塌地给太监当干儿子的写了支持信过来,其余的都选择了静观其变。
等了十来天,各地群情激愤,狂呼没有杨老地球就会停转的情形还是没有出现。
杨复恭的人气急转直下,他曾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上面那一个人一旦走开,他就跟万人同肩。
杨复恭是个纸老虎!他并不像江湖传言的那样可以一声招呼,天下响应,银针射出,洞甲穿刃。
看清形势的李晔大喜,接下来,他就像当年唐武宗对付仇士良一样,轻轻地走了一小步,对于杨复恭的辞职威胁,他批示:既然杨老有病在身,那就给他办病休手续吧。
为了表彰杨复恭这些年来所做出的贡献,为了感谢杨复恭当日的拥立之功,李晔给杨复恭安排一个上将军的高级职称,从二品。李晔表示这已经是太监致仕的最高待遇。当年老祖宗唐太宗都规定太监不能授四品以上的官。
另外,李晔还给杨复恭敬送去了一个坐几与拐杖。这意思是累了就坐会,想走就驻杖。
我老了吗?我不善行了吗?望着眼前的敬老礼品,杨复恭真的愤怒了。
杨复恭没有老,他的小鸟已经像青春一样不会回来,可他的青春却像死鸟一样没飞走。他尚能饭,尚能跑,尚有力,尚有兵。杨复恭叫来了自己的家丁张绾,吩咐道:你领些人悄悄追出去,将刚才送几杖过来的给我杀了。
据说这位张绾是杨复恭高薪请来护院的江湖高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是他的基本技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他的风格。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是他的姿态。没过多久,他就成功带回了使者的脑袋。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写: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唯希望也,故进取。
杨复恭是唐末的奇葩,说他老,他却进取不止,说他年少,却留恋过去。
李晔同学,对于这样人老心不老的,你肯未老心先衰吗?
不,朕才是国之少年,唐之初日!李晔双拳紧握,双肩微颤,誓与杨公比年少。
摊牌的时刻马上就到了。
经过十来天的试探与舆论安排,长安各界人士总于明白杨复恭要倒台了。他们纷纷整理杨复恭的材料,呈报上来,一时之间,长安纸贵。
好人的评价五花八门,坏人的可恶却是一致的,这些大胆揭发检举的人只是把以前揭发田令孜的文字找了来,将名字改成杨复恭就可以了。顺便提一下,田令孜已经被王建打成了田夫,限制居住。
杨复恭离双规之日已经不远。有个别思维敏捷的发现了杨复恭的造反证据。
一个禁军都头杨守信经常去杨府串门,在禁军里姓杨里,自然就是杨复恭的外宅郎君。一个不甘心退休的老干部,一个军队大佬,他们没事搞在一起,除了阴谋颠覆我大唐朝,还能有别的好事么?
打倒杨复恭的时机终于成熟,在公元八百九十一年十月初八这一天,李晔披甲戴剑,领着亲兵登上安喜楼,这里位于长安第一大街朱雀街之东,是长安最繁华的地方。
权宦,祸国殃民第一毒瘤,今天朕亲自将它割除。
且让长安百姓亲眼见证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李晔望着杨守立,说道:朕就在这里督战!你去取杨复恭的头来见我。
杨守立领兵而去,对付一个退休老干部,他完全有信心为国除贼。
可是,情况并不太好。
杨复恭不是一般的太监,他的家宅修得坚固如堡垒,府上更是有许多像华安那样会武术的家丁。他们把守大门,楼上射冷箭,楼下扔砖头,杨守立领的正规部队竟然毫无办法。
更不妙的是忠心阿郎杨守信也来了。听到自己干爹被人欺负,他马上领着部队前来助拳。
杨守立同志虽然孔武有力,但也就一街头打架斗殴的主,当年与李昌符在凤翔争路权都不成功,面对前干爹和前义哥,实在有些勉强他。不久,他力渐不支,开始后退。
杨复恭由守反攻,他骑在大马上,挥舞拂尘,拂尘如万线银针突刺长空,大有东方不败般威武,灭绝师太般嚣张。
诸儿郎,杀到安喜楼,找皇上说理去。
其后,张绾挥剑助威,杨守信持刀策应,顿时在长安街上刮起一股黑旋风,呼啸着冲向安喜楼,其形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挡我者死,不挡我者亦死。
杨守立节节败退。
李晔危矣。
谁来救主?
也许,在城外有一批兵可以。
在杨复恭反扑到安喜楼附近时,有一支禁军聚在长安城的北门外。这时天刚亮,城门还未打开。
他们手拿大刀,一脸绯红,交头接耳,兴奋莫名。
唐朝禁军分六军五十四都,这就是一个大宿舍,舍长是杨复恭(六军军使),可管理员是杨守立(掌六军管钥),关键时刻,听宿舍长,还是听管理员的,这是一个问题。
这一伙人决定听自己的。
他们聚在这里,只是等城门打开,可他们的目标不是去帮皇上或者他们的舍长,他们的目标是长安的两大市场,东市和西市,据说买东西就来源于此。
东大街,西大街,东西大街抢东西。他们准备发发国难财。
眼见着李晔孤立无援将成为太监手下鬼,这时,有一个人出现了。这一天,兵部尚书刘崇望听闻杨复恭扑向安喜楼时,知道事情要坏,赶紧出来找救兵,跑遍了长安外城,终于在安化门前看到了这一伙大兵。
在听到他们的活动计划后,他大惊,天子执剑杀贼,卫士趁乱打劫,这还是威名天下的中土大唐礼仪之邦吗。
刘崇望大喝一声:你们要干什么!
乱哄哄的士兵安静了下来,这位文质儒生的脸严肃的吓人。
刘崇望大声说道:天子持剑在街东督战,你们是天子待卫,不趁这个机会立大功,却贪图小利。还不快跟我去为天子击敌,取功名,博赏赐!(注意,有赏赐)
我们贪图小利是因为小利就在眼前。我们忘了大义是因为大义常在天边。
当刘崇望把大义拉到这些大兵的眼前时,他们终于看了个明白,先取利,而义亡,其利脏手。先取义,而利随至,其利养身。故孟子语: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他们欢呼:好!为天子杀贼去。
那会杨复恭正站在安喜楼下唾沫横飞,手舞足蹈,间或还向李晔喊话:老奴何罪,要天子伐之。
该死的奴才,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谁来了?
一个街口外,刘崇望策马先奔,长衫飘飘,不怒自威。禁军们紧随其后,挥舞大刀,如虎前扑。
当日,张浚笑过刘崇望是胆小鬼。而据说,这位刘崇望以前还跟杨复恭喝点小酒,聊个小天,泡个小脚,关系很近。文官集团耻笑于他天生软骨爱自贱。
这一天,刘崇望终于证明了自己不是懦夫,也不是软骨头。
这一天,禁军大兵亦证明了他们有时候也干点职责范围内的事。
形势顿时逆转,杨复恭身经百战,当然知道事已不济,怪叫一声:风紧扯乎!
如风而来,如风而逝,杨家家丁们杀出长安,渡过渭河,逃向他乡。
杨家头号家丁张绾因为讲究职业道德,率兵断后,被追上来的禁兵擒拿,斩去了脑袋。而据他最后交代,杨复恭们逃往了兴元。那里,有他们的后援杨光亮。
很好,很好,当年他们太监挟着我们皇室两走兴元,一路上吃尽苦头,这一次,就让这位大太监独自前行吧。
安喜楼上,李晔倚剑傲立,凭阑处长啸激烈。他终于成功了,虽然成功的惊险万分,虽然成功的有限,虽然这成功引来的是更多的羞辱。
打跑杨复恭后的某天……
李晔在召开除贼庆功答谢晚宴,各位有功人员俱有出席。杨守立亦有参加,这位昨日杨家外宅郎君彻底划清了与杨复恭犯罪团伙的关系,战斗中立场坚定,不惜余力,论功当属第一。
这样的人才,不多敬两杯,怎么说得过去,可喝着喝着,杨守立同志有些醉了,他突然想起这些年来一直困扰他的一个问题,走到李晔面前,他说道:咱们家那个玉印金箱,儿子从来没有见过,请干爹拿出来让我开开眼界。
吓!什么玩意,还真有不把自己当外人的。
李晔同学一下愣住了,玉玺不离天子手。金箱岂许外人知。别说你是个干儿子,就是亲生的,也不是说看就看的。他有些愠怒,想骂,可这是刚立功的义儿。让看,谁知道他拿了去,会不会往兜里一装,接着跟他要宝座。
正尴尬着,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不行!此宝不是凡人能看的,不用拿给他!
说话的是一位老妇人,她是李晔的奶妈,自从李晔登基后,加封夫人,人称白婆。
面对跋扈的军将,所有人选择了沉默,只有这位妇人站了出来。
威武不能屈,巾帼何须让须眉。
杨守立的脸顿时涨得通红,他打着哈哈退下去了,到了第二天,他上了一个折子:除此老妪,才应太平。
这个意思是,皇上,你除不除?不除,我让长安鸡飞狗跳,血雨腥风,再起黑浪!
从此,那些白婆就从宫里消失了。据我猜测,她可能是被李晔转移了。在那一刻,李晔想起了舅舅王瑰。他明白了,李唐的敌人太多,从太监到禁军,到藩镇,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横字。
就在不久前,他依靠禁军赶跑了太监杨复恭,可今天,他靠什么来对付骄横的杨守立。盟友很快就找上了门。
新的盟友让人哭笑不得,竟然是他前些日子还大力铲除的太监!
太监们跟李晔谈起了杨守立的问题。
杨守立同志已经越来越过分了。他的前干爹杨复恭算横的了,也不过摆些老干部架子,坐个桥子直达宝殿罢了。杨守立四脚粗壮,不用代力工具,却经常领手下,全副武装,直入皇宫。
这皇宫是什么地方,大刀大剑的进出,吓住了大唐班草李晔怎么办?就算没吓着皇上,吓着皇宫里那些宫花们怎么办?
再退一步,就算吓不着花花草草,要是吓着了不花不草的太监们也不和谐啊。
其实最害怕的正是太监们。
望着李顺节和他的大兵们在皇宫里逛来逛去,一股恐怖的气氛迅速在宦帮中弥漫开来。
帮主杨复恭远走元兴,没有人为他们撑腰,要是李顺节一个不爽,搞个打击扩大化,谁来救帮里的老老少少,不男不女?
大难临头,唯有自救,太监们能够称霸唐朝皇营百官不是虚的,他们的运作早就结构化,组织化,梯队化。其人才辈出如雨后的春笋,金风下的秋麦,割一茬就有一茬。
没有了田令孜,还有杨复恭,没有了杨复恭,宦帮自然不会断档。
接掌杨复恭帮主大位的是一位叫西门君遂的公公,为了应付灭帮危机,他马上联合众帮友,商量了对策,然后他们找到了李晔。
“再不除掉李顺节(杨守立),他就要作乱了。”
这个推测合情合理,杨守立的行为甚至都可以直接定性为作乱了。
李晔叹气,你们看着办吧。
昭宗大顺二年(年)12月12日打跑杨复恭的两个月后,李晔喊救命的三年半年
杨守立正向皇宫赶,他刚刚接到诏令,要他进宫陪皇上李晔聊天。杨守立领着三百手上应召而去,说不定这回李晔要请他看玉印金箱。
刚到城门,气氛就有此不对,守门的竟然大喝一声:止步!皇宫里岂是你们这些大兵进的。
三百大兵一怒,就有人要上来动刀子。杨守立摆摆手,下了一个命令:你们呆在这里。
说罢,他踏进了大明宫,从此走向了死亡。
进去后,他看到了西门君遂,还有另一个位高权重,位列禁军军尉的大太监刘景宣。两个人告诉他,皇上还有点事,请将军到卫兵值班室先休息一下。
说罢,这两人领路,将他引进了一间休息室,在里面,两位太监还跟他聊了一些家常,又询问了一下禁兵军队训练工作。
杨守立猜觉到了不对劲,他跟这两位交情不深,当然更没有共同语言。跟太监能聊什么呢?聊他们的宝贝保存状况?聊如厕之不方便?
可西门宫人,与刘大宫人谈性颇浓。
不对劲?不对劲!他们一定在拖延什么,在等什么。这里不能再待下去了!
杨守立正欲起身离去,突然觉得凉,痛,然后一点也不痛了,只是啃了一嘴泥。
从后面杀出一个太监,手起刀落,杨守立的脖子上冒出一个碗大的疤。(头随剑落)
太监里面多高手,据说绝顶武学葵花宝典就是太监写的,现在看这位太监姐的手法,才知此言不虚,这一刀干脆利落,不拖骨,不带血,杨守立连喊都没喊出声就身首离别。这等功力,如果不是练了十多年,那就是武学奇人,屠场天才。
西门大宫人大叫起身:成了,成了。刘景宣望了那睁目的头颅,亦大呼:死了,死了。
这两个月的压抑在这一刻像杨守立的鲜血一样喷薄而出。太监威武,再现江湖,称霸庙堂!
西门君遂顾不了身上喷满了鲜血,急步向门外奔去,他要马上向李晔汇报这一无鸟阶级之伟大胜利。
可看着满身血污的西门宫遂眉飞色舞的描写太监们怎么快刀斩乱头,李晔并不快乐,他隐隐觉得有些不妙。
昭宗景福元年(年)1月杨复恭逃奔兴元的三个月后,李晔喊救命的三年多前。
某地。一个房间,一副画像,画中有一人,其人神采如玉,面容淡定,青衣方巾,侠气不洗儒雅。其俊朗远超德华,气质尤甚朝伟。
画外还有一人,面朝画像,喃喃自语。
恩公,您仙逝已经十年,看看这世界,比您在的时候还要乱。
恩公,您教我们精忠报国,匡扶唐帝。可是现在国不像国,君不像君,我们做臣子还匡他作甚。
恩公,您教我们以德报怨。您能不计阉货们对您的打压,忘记奸臣们对您的排挤,可我又怎能忘记。
恩公,您教我们以德服人,可是,这个世界尽是拳手在说法。也许,您教我们的并不适合乱世。
恩公啊,请看我用金戈铁马实现您安天下的壮志吧。您不也说过,大乱必大治么?
这个人念叨完毕,转过身来,吓我一跳。
刚看过画里人之帅,一时还真难接受这画外人的尊容。具体模样,因君子不宜宣人之丑,略过不谈,反正出门吓哭两个小孩子,毁灭一座花园城市的市容绰绰有余。
这位哥哥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画像中人,当然是对他有提拔再造之恩的郑畋。
这一年,离李茂贞坐镇凤翔已经过去了六年,作为枭雄新丁,李茂贞的成绩一般,倚着凤翔地处一边,勉强保住了学位。可他不是没有进取心,他早就看好了一个可以兼并的地方。
那个地方出门左拐就看得到,地名叫兴元(陕西汉中)。
对于兴元,李茂贞牵挂已久,据了兴元作为后备,西进可达蜀,跟以前的禁军同事王建抢成都,东进可达长安。。。。。。剩下的就不可说了,泄露是要抄家灭族的。
但以前,李茂贞也就望兴元而兴叹。兴元是杨守亮的地盘,那个人是个硬角色,以前就是禁军都头,而且背景深关系厚,武装太监杨复光是他干爹,朝中权宦杨复恭是他的保护伞,他不来抢自己的凤翔就自求多福了。
可情况在一刻间发生了变化,杨复恭被李晔打跑,成为唐朝反贼,而且那位老太监哪也不去,偏跑到了兴元。
真是天赐一个痛打落水狗的良机!
恩公,且看我为国除贼吧!李茂贞暗呼一声,步出房门。
垫伏了六年,西毒李茂贞终于迈出了争霸的第一步。
能忍的都不是简单人,李茂贞是位高才生,他出身布衣,投身行伍,没有任何关系,没搞任何投机能走到这一步,当然有其独门绝技,比如,他善于结盟。
他找到两个不错的盟友,盟友不是南帝朱温,北丐李克用这种一等一的高手。跟这些人合作,什么时候被吃了都不知道。
也不是东邪杨行密。淮南那地实在太远。
盟友是邠州(陕西彬县)王行瑜,华州(陕西华县)韩建。他与这两人组成了关中三剑客。据说在民间,百姓们称他们为三贱客,我们听群众的。
三贱客组团后干的第一件事情是集体请愿。他们联名给李晔写了信,要求讨伐杨复恭和他的干儿子们。
李茂贞们很厚道,为天子办事,一不求粮草,二不求兵马,只求一个招讨使的称号。
这种要求大概跟今天的好姑娘提出的一样,没房没钱没车?没关系,只要有名份就行!碰到这样的,赶紧点头同意吧。
可李晔给了三贱客一个冰冷的回答:不行!
到了这时,李晔终于明白了,最近这三个月,赶走看着就吃不下饭的杨复恭,杀掉看着就要将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的杨守立,他干的无比痛快。可世间的事,以痛快开始的,大多以郁闷结束。李晔就是如此。
杨复恭是唐朝恶奴,杨守立是李家恶犬,这两人轮番上阵,经常失心疯朝主人狂吠。但他们毕竟还是李唐的看门犬,要是来了外人,还具有一些看家护院的功能,现在将这两人棒打斩杀,再来了摸鸡摸狗的,谁来驱贼?
这个李茂贞就贼眉鼠眼,天生反相难自弃,要是让他占了兴汉,长安还想长治久安?
对于三剑请缨,李晔全部否决。
打架什么的,朕最讨厌了。
三贱客怒了,满腔的精忠报国之心本将向明月,却奈何明月照沟渠。
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位兄弟写了无数的请愿书到长安的信访部门,言辞一次比一次激烈,甚至已经从请愿变成了人身攻击,攻击目标是大唐高管:首相杜让能和首阉西门君遂。
杜让能,您身为首相,却行政不作为,还是回家种番蓍吧。
西门大宫人,你们阉人都是一路货色。
皇上哪,我们不要您一兵一卒。
皇上哪,我们不要您一草一粟。
对于三贱客的皇帝不急藩镇急,长安选择了沉默,沉默有时是默许,但长安的应该是忽视。
到最后,三贱客一跺脚:算了,没名分我们也干!
果然够贱,没名分也干的,果然当得起三这个字。
昭宗景福元年(年)8月30日彩旗飘飘,军鼓阵阵,三贱客自告奋勇,自作主张,自筹粮草,自发兵将的七个月以后兴元(陕西汉中)
这一天,兴元城门突然大开,从里面奔出一队人马来,当头一人,白发飘飘,白脸苍苍,神情冷峻,双眼似鹰。后面紧着数名身材粗壮的沙场男儿。
这是杨复恭与他的外宅儿郎杨守亮,杨守信们,他们领着一队兵马向南急奔而去。在他们的身后是连天喊杀声,那是李茂贞的岐兵们发出来的。
杨公公败了,曾经呼啸江湖,纵横庙堂的杨老败得一塌糊涂,事实证明,失去了皇室的支持,或者说没有控制皇室,太监们是干不出什么大事的。
他们逃往了阆州(四川阆中县),在那里,杨老度过了一年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在公元893年的7月,他们又被李茂贞赶了出来。
这一回,阉家将们准备投奔李克用。
很好,李克用的太原是海纳百川之地,藏污纳垢之所,就像水浒传里的柴家庄一样,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都敢收容。
只可惜,从四川到太原有点远,阉家将行到华州境内,碰上了三剑客之一韩建的兵马。韩建同志对于送上门来的功劳毫不手软,全部活捉,送到长安。
长安独柳树下,杨复恭,杨守信,杨守亮排行一排。
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顺便提一句,阉帮前前任帮主田令孜同志也是在这一年被王建同志送上了西天。田令孜与杨复恭算是李晔目前为止最痛恨的两个人,之所以用目前两个字。是因为长江后烂推前烂,欺负李晔的人太多。
比如功臣李茂贞。
其实李茂贞也没干什么,他只是要求李晔给他一个头衔:兴元节度使。这个要求不过分,兴元是他打下来的,按民法通则,谁出力谁受益。这有现成的案例可以援用,东边的独眼龙与朱温经常这样占城为已有。
可现实很残忍,很多事情别人可以干,不代表着大家都可以干。
李晔倒是答应了让他掌控兴元,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可李晔告诉他,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想做山南西道节度使,得把凤翔让出来。
那一刻,李茂贞傻眼了,凤翔,兴元,兴元,凤翔,这两个地方在他脑海里转来转去,把他弄得头晕眼花,囧的眉成八形,嘴成方形。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李茂贞摇头晃脑,似颠若狂,可最后,他猛地大吼一声:扯淡!
遗憾啊,李晔差点就将李茂贞忽悠疯了。
在最后的关头。李茂贞的智商终于回到了常人水平,他猛然醒悟,李晔给了他一个伪命题:凭什么不能左手一条鱼,右手一熊掌?
要是如此,李克用的泽州,潞州,邢州,云州算怎么回事?
要是如此,朱温怎么碗里装着汴州,锅里炒着蔡州,嘴里嚼着许州,嘴上叼着滑州,手里抓着徐州,屁股压着河阳,胃里还在消化洛阳?
这是典型的区别对待,赤裸裸的歧视!
李茂贞彻底的怒了,五官都扭曲的正常了。他决定给李晔写封信。
我们知道人不能老在比较的状态里,那样的结果只能导致精神失常。李茂贞就是一个典型病例,他一气之下,把大唐朝不能说的秘密全捅了出来。
昭宗景福二年(年)7月李茂贞事实占有兴元的一年后,李晔呼救的一年多前。
李茂贞已经与李晔打了三百六十五天的嘴仗,一个竞技状态能维持这么久,实属难得,可再不升级到打架这个层次就对不起围观的人民群众了。
李晔就决定将这个冲突升级,他已经忍不住了……
长安宫殿某处,李晔的脸色很难看,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来自凤翔的表章。里面字字如针扎在他的心里。
陛下贵为万乘之尊,可是还保不了自己的舅舅,天底下你是老大,可是还不敢杀杨复恭一个家奴!
陛下看到软弱的,就举起法律的铁棒,看到强横的,就送上棒棒糖。这不是欺软怕硬,谁横谁有理吗?
皇上啊,你不能偏心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
李茂贞说的全是事实,这是大唐朝的生存法则,亦是潜规则。大家没有去说破是因为还要保留一丝生存的体面。
就连李晔自己亦明白这一点,可正是因为明白,他显得更怒不可遏。
愤怒不会来自无根据的指责,它往往产生于无情而又犀利的披露,唐未李家的难堪,悲哀,无奈,耻辱被李茂贞一一说破,这个疮伤被猛的扯去上面的纱布,绿色的脓汁,鲜红的血让李晔不忍去看。
李茂贞最后还点题了:军情易变,戎马难羁,到时长安又燃战火,不知道陛下你要去那里呢。
这个话堪比孙悟空专用台词:你往哪里逃!
凤翔招待所是李茂贞开的,兴元加油站也是李茂贞的,一路上到处都是李茂贞的收费站,得罪他,还想不想去成都了?
服输吧,李晔同学,凤翔,兴元都是大唐后院,后院不保,长安还能有宁日吗?
李晔的眼睛已经发红,全身因为愤怒而无法控制地颤抖。
普天之下,是朕王土,率土之滨,是朕王臣。若有逆臣贼子,伐!